叶脉;5~6龄食量最大,约占幼虫总食量的80~90%。取食甘蓝和白菜时可蛀入叶球,由于粪便污染引起叶球腐烂,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并能诱发软腐病。甜菜叶受害,不仅减产且糖度下降。常于春、秋两季温暖高湿时大发生,幼虫成群迁移,更易成灾。 甘蓝夜蛾 成虫长18~25毫米,翅展45~50毫米,灰褐色;前翅有灰黑环状纹、灰白肾状纹,前缘近端部有3个小白点。卵半球形,底径0.6~0.
主害十字花科和藜科植物的多食性、暴发性害虫。学名brassicae(Linnaeus)。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于亚、欧、非及北美洲。在亚洲,北起西伯利亚南至印度均有分布。已知寄主45科100余种,为局部间歇性猖獗害虫。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甜菜受害甚烈。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嫩果及嫩荚。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残留表皮;2~3龄渐分散,昼夜取食;4龄后昼伏叶下、菜心或根际土块中,夜出暴食,残留叶脉;5~6龄食量最大,约占幼虫总食量的80~90%。取食甘蓝和白菜时可蛀入叶球,由于粪便污染引起叶球腐烂,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并能诱发软腐病。甜菜叶受害,不仅减产且糖度下降。常于春、秋两季温暖高湿时大发生,幼虫成群迁移,更易成灾。
甘蓝夜蛾
成虫长18~25毫米,翅展45~50毫米,灰褐色;前翅有灰黑环状纹、灰白肾状纹,前缘近端部有3个小白点。卵半球形,底径0.6~0.7毫米,初黄白色,数日后中央及周围的上部出现褐色环纹,孵前呈紫黑色。幼虫共6龄,偶有7龄。初孵幼虫黑绿色,以后体色多变,从淡绿至黑褐不等,背线及亚背线灰黄且细,气门线和气门下线成一灰黄色宽带,各体节背面有马蹄形斑(见图)。蛹长约20毫米,赤褐色,腹部背面5~7节前缘处有较粗密的刻点,臀棘较长,上各生两根末端成球的长刺。
黑龙江、北京、内蒙古、宁夏年生2代;辽宁2~3代;新疆1~3代,一般2代;四川3~4代;陕西关中地区4代。各地均以蛹在受害植物根际7~10厘米土下滞育越冬。诱导蛹滞育的因子是光照和温度。如在20℃、黑暗条件下饲养幼虫,可引起滞育;26℃则不滞育;20~26℃,每天12小时光照可引起滞育;16小时光照不能滞育。春季气温15~16℃羽化出土。羽化时间二代区多在5月,3代区在4月,4代区在3月。成虫昼伏叶背和杂草中,日落后在葱地、草丛的蜜源植物上取食花蜜。产卵前期约3~4天,产卵适温为21~25℃,每雌约产卵600~800粒,最高达3000粒,集中为5~6卵块,多产于生长高而茂密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糖醋酒液能诱集较多成虫;黑光灯下成虫数量不多。甘蓝夜蛾性外激素有4个组分:主要为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另3种为乙酸十四烷酯、乙酸十六烷酯和反-11-十六碳烯乙酸酯,后3种无明显的诱捕增效作用。卵发育适温为23.5~26.5℃,在此温度下,卵期为4~6天。幼虫发育温度上、下限为31~16℃,最适温为20~24.5℃,在此温度下,幼虫期为20~30天。幼虫密度增大,体色加深,发育加速,蛹体变小,蛹重减轻,蛹期延长,滞育率增高,性成熟和产卵期都延长,飞行能力加强。蛹发育温度上、下限为31~15℃,最适温为20~24℃,蛹期10天左右。越夏蛹期可达两个月,越冬蛹期更长。在5℃、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蛹可贮存7个月。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相对湿度低于68%或高于85%时不利生长发育,高温低湿“束翅蛾”增多。成虫发生期前旬降雨量在30~60毫米、分布较均衡时有利于成虫发生;旬降雨量在80毫米以上或20毫米以下时不利成虫发生。成虫有补充营养物时,寿命较长,产卵量较多。
已知寄生性天敌有广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黑卵蜂、甘蓝夜蛾拟瘦姬蜂、夜蛾瘦姬蜂、冠毛喙寄蝇、松毛虫寄蝇;捕食性天敌有中国曲胫步甲等15种;病原微生物有虫霉、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利用甘蓝夜蛾在土里化蛹和在茂密杂草中产卵的习性,秋末翻耕可使蛹死亡;清除田间杂草可压低幼虫密度;掌握卵期及初孵幼虫集中取食的习性摘除卵块及初孵幼虫食害的叶片,可消灭大量卵及幼虫;利用成虫趋化性,采用糖醋酒液、性诱剂诱杀成虫或作测报手段;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幼虫3龄前;奥地利将化学防治适期定在产卵高峰后10天左右,保加利亚制定的经济受害水平为:早花椰菜百株2龄幼虫4~5头、晚花椰菜8~9头,出花芽后有多种咀嚼口器害虫时,以受害面积计的防治指标为:早甘蓝被食叶面积7.69~10.80%以上、晚甘蓝8.75~11.30%、早花椰菜10.54~15.68%、晚花椰菜6.00~10.00%。宜用敌百虫、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类药物防治;释放天敌昆虫灭卵及幼虫;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5×102~5×106个多角体/毫升处理幼虫,15天后全部死亡;法国将核型多角体病毒作成可湿性制剂Virusine,每公顷用1013或1.5×1013多角体,防治效果达96%;苏联用含外毒素的苏芸金变种制剂双毒菌素“BTB-202”防治效果较好;联邦德国的试验认为苏芸金杆菌和核型多角体病毒混用或辅以释放赤眼蜂效果更好;法国曾以拟青霉菌39号处理甘蓝夜蛾卵块,对卵侵染力很强,卵迅速死亡,莱氏蛾霉可侵染初孵幼虫。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