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黑青小蜂

有金属光泽,3个单眼排列成钝三角形,触角13节。腹无柄,产卵器不突出腹末。雄蜂体长1.2~2.3毫米,腹部第一至三节间有一个梯形半透明的浅黄斑纹(见图)。卵长0.2~0.4毫米,长茄形,色乳白。幼虫长1.3~2.5毫米,似蛆,初孵色白后变浅灰略带红色。蛹长1.4~2.6毫米。蛹初乳白,羽化前变灰色。

越冬棉红铃虫重要外寄生性天敌昆虫,又名红铃虫金小蜂。学名Dibrachys cavus(Walker)。膜翅目,金小蜂科。广布于欧、美、亚、大洋洲及非洲北部。中国全境多有分布。已知寄主有6目、36科、149种。主要有大蜡螟、麦蛾、红铃虫、黄刺蛾、粟褐斑螟、菜蛾、苹果蠹蛾以及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寄生性天敌茧蜂、姬蜂等。因此,既是初寄生物,又可重寄生(见)。

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1.7~3.2毫米,青黑色,有金属光泽,3个单眼排列成钝三角形,触角13节。腹无柄,产卵器不突出腹末。雄蜂体长1.2~2.3毫米,腹部第一至三节间有一个梯形半透明的浅黄斑纹(见图)。卵长0.2~0.4毫米,长茄形,色乳白。幼虫长1.3~2.5毫米,似蛆,初孵色白后变浅灰略带红色。蛹长1.4~2.6毫米。蛹初乳白,羽化前变灰色。

黑青小蜂

寄生习性

在湖北一年发生11~12代,以幼虫或蛹在越冬红铃虫的茧内越冬,3月化蛹,4月初羽化为成虫,4月上中旬在棉仓内进行寄生活动,5~6月寄生率上升,7~8月气温高,一部分转到仓外其他寄主上繁殖。每雌产卵50~60粒,寄生红铃虫5~10头,最多可达22头;卵产于寄主体外,孵化后幼虫在体表取食,有的刺死红铃虫后,吸取体液,而不在寄主的体内产卵。

繁殖利用

20世纪30年代,阿根廷曾饲育散放这种蜂防治大蜡螟。1955~1957年中国利用红铃虫大量繁蜂成功,1960年推广到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放蜂仓库内,对越冬红铃虫寄生率达75~95%,使第一代红铃虫对附近棉田花害率降低60~70%。

选育优良种蜂。冬季采集越冬红铃虫茧,放在温箱、温室或饲养盒内繁殖,保持温度18~25℃,相对湿度70~80%;按5头红铃虫接1头雌蜂,25~30天即可出蜂;冬春可以繁殖3代以上,可在冬季自然低温下贮存,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棉仓内释放。每5000公斤籽花放蜂1000头。经两代繁殖,越冬红铃虫被寄生率可达到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