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月是田间虫量最大时期,5月中下旬以后成虫大量产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陆续孵化。在麦苗上为害。完成一代时期为24~46天,平均32天,以孤雌生殖为主。卵多产于麦田的硬土块,小石块、秸秆或粪块上,喜群集,有假死习性,遇惊动即坠地爬行逃跑。 图2 麦长腿蜘蛛 黄淮地区一般在9时后爬上麦株,以15~16时数量最大。多在旱地麦田发生。
取食麦类叶、茎的害螨。在中国主要有两种:
学名Penthaleus major(Dugés)。又名为麦叶爪螨。蛛形纲,蜱螨目,叶爪螨科。在中国主要分布于37°N以南各省区,大洋洲、美洲、南非、欧洲、日本亦有分布。成虫体卵圆形、黑褐色、长0.6~0.98毫米,宽0.43~0.65毫米。足4对,第一对最长,第四对次之,第二、三对几等长。有背肛。足和肛门周围红色(图1)。卵椭圆形,长约0.2毫米,初为暗褐色,后变淡红色,上有五角形网纹。初孵幼螨足3对、体、口器、足均呈红褐色。幼虫蜕皮后进入若虫期,足4对,体形和体色与成虫相似。年生2~3代,即春季繁殖一代,秋季发生1~2代。完成一代的时间为46~80天,平均57.8天。可以成虫、卵、若虫越冬,冬季几无休眠状态。耐寒力较强,早春2~3月间越冬虫体陆续孵化为害。全年以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虫口密度最大。4月下旬虫体大部分死亡,5月绝迹。成虫在麦茬或土決上产卵。越夏卵在10月间开始孵化,在秋播麦苗上繁殖为害。以孤雌生殖为主,一雌平均产卵20余粒。春季多产于小麦分蘖丛或土块上,秋季多产在土块或须根上。卵多集聚成堆,每堆多达数十粒。卵期20~90天,越夏卵可长达4~5个月。生育适温为8~15℃。气温超过20℃成虫大量死亡。田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表土含水量在20%左右,最适于繁殖。因此,水浇地、低湿或密植麦田,常严重发生。每日早晚活动最盛。遇雨或4级以上大风,则蛰伏在麦株下部或土面上不动。有群集性,遇震动即下坠爬行。
图1 麦圆蜘蛛
学名Petrobia latens(Müller)。又名麦岩螨。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等省区;欧洲、非洲、美国、日本、印度、土耳其和澳大利亚均有分布。成虫体葫芦状,黑褐色,长约0.6毫米。背面中央有一红斑。足4对,红或橙黄色。第一对足的长度超过二、三对足的两倍(图2)。越夏卵圆柱形,橙红色,直径0.18毫米,卵壳表面有白色蜡质。顶部覆盖白色蜡质物。似草帽状。卵顶有放射形条纹,非越夏卵球形。粉红色,直径0.15毫米,表面有数十条隆起条纹。幼虫期体圆形,体长、体宽均约0.15毫米,足3对。初孵化时体鲜红色。取食后变成黑褐色,若虫期足4对。体较长。年生3~4代,以成虫和卵越冬。春季2~3月间成虫开始繁殖。越冬卵陆续孵化。4~5月是田间虫量最大时期,5月中下旬以后成虫大量产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陆续孵化。在麦苗上为害。完成一代时期为24~46天,平均32天,以孤雌生殖为主。卵多产于麦田的硬土块,小石块、秸秆或粪块上,喜群集,有假死习性,遇惊动即坠地爬行逃跑。
图2 麦长腿蜘蛛
黄淮地区一般在9时后爬上麦株,以15~16时数量最大。多在旱地麦田发生。
防治麦蜘蛛的方法是:深耕、除草,早春耙耱;及时锄麦;喷施乐果粉、异丙威粉剂、氧乐果及马拉硫磷液剂。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