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枝梢叶腋、形成瘿瘤的苹果果树等的害虫。学名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同翅目,绵蚜科。原产北美东部,现已传播到世界70余个国家。1929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大连,此后向南北蔓延。为害苹果和苹果属果树,是中国国内外的植物检疫对象。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7~2.2毫米,翅展约5.5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暗褐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黑色,第三节最长;腹管退化。
为害枝梢叶腋、形成瘿瘤的苹果果树等的害虫。学名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同翅目,绵蚜科。原产北美东部,现已传播到世界70余个国家。1929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大连,此后向南北蔓延。为害苹果和苹果属果树,是中国国内外的植物检疫对象。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7~2.2毫米,翅展约5.5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暗褐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黑色,第三节最长;腹管退化。无翅胎生雌蚜长2.2毫米,椭圆形,暗红褐色,体背有4排纵列的泌蜡孔,白色蜡质绵毛覆盖全身。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腹管退化为环形黑色小孔。幼龄若虫略呈圆筒状,绵毛很少,触角5节,喙长超过腹部。四龄若虫体形似成虫。有性雌蚜体长约0.8毫米,淡黄褐色,雄蚜体长约0.6毫米,暗黄绿色,口器退化。卵椭圆形,中间稍细,由橙黄色渐变褐色(见图)。
苹果绵蚜
此虫在欧洲年生12~15代,在日本和朝鲜为10~13代,在中国辽宁,山东沿海地区为13~17代。1、2龄若虫在枝、干病虫伤疤边缘缝隙内,根蘖基部或残留的蜡质绵毛下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达9℃时,即在越冬部位开始为害。5月上旬开始胎生繁殖,5月下旬至6月,平均气温22~25℃,为繁殖最适温度。无翅胎生雌蚜个体发育快,产仔量大,最多时达172头。1龄若虫大量向外扩散,迅速布满全树枝梢。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将出现全年发生高峰。被害部肿胀成瘤,小枝叶腋被害也肿胀呈瘤,绵毛成团,后期瘿瘤破裂,影响枝条生长。1龄若虫可随绵毛传播,风雨吹落地面,可在根蘖或浅根上为害,久之根部肿大、畸形。发生严重时树势衰弱,产量降低,以致全树枯死,甚至全园毁灭。高峰出现后,由于寄生绵蚜的日光蜂等天敌在7、8月间大量发生,加之平均气温上升至25℃以上,降雨等影响,绵蚜的发生处于低潮,至9月中旬以后,由于日光蜂的减少,气温适宜,绵蚜繁殖量又增加,出现次高峰。此时仍需喷药防治。至11月中旬平均气温降至7℃,即进入越冬。在全年发生过程中,出现两次有翅胎生雌蚜,第一次于6月中旬,为数极少,第二次在9月份,发生量大。有翅蚜产生有性蚜,每雌平均产4头,最多7~8头。有性蚜不取食,7~8天内蜕皮4次,交配后雌虫产1粒卵即死亡。由于有性蚜死亡率甚高,田间很难发现越冬卵,故有翅蚜的产生,对其繁殖后代意义不大。但对其扩散传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苹果绵蚜近距离传播,主要是在绵蚜盛发期,大量1龄若虫随绵毛落在人体、牲畜、工具等物体上,传带到附近果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苗木和接穗带虫外运。
防治方法是:①加强检疫,防止疫区苗木、接穗带虫外运。从疫区引入苗木、接穗,应采用敌敌畏熏蒸或浸泡消毒处理后外运,并经隔离试种,检查无虫再行栽植。②休眠期彻底刮除有越冬绵蚜部位的粗皮和伤疤边缘的翘皮,剪掉受害的小枝,刨除根蘖用新土覆盖。③果树发芽前喷柴油乳剂或于5月下旬至6月喷氧乐果,磷胺等药剂进行防治。④保护和利用天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