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螳螂目

Mantodea。包括螳螂、刀螂等。昆虫纲、有翅亚纲、渐变态类。世界已知约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记载有50多种。因形态和产卵与蜚蠊相似,有的分类学家主张将本目与蜚蠊目列为网翅目的2个亚目,由于习性与其他特征仍有不小的差异,现多分别独立成目。中国较常见的种类有:大刀螂,华北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等。形态体细长略呈圆筒形或扁平叶状。一般为绿、褐、灰色或有金属光泽。

Mantodea。包括螳螂、刀螂等。昆虫纲、有翅亚纲、渐变态类。世界已知约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记载有50多种。因形态和产卵与蜚蠊相似,有的分类学家主张将本目与蜚蠊目列为网翅目的2个亚目,由于习性与其他特征仍有不小的差异,现多分别独立成目。中国较常见的种类有:大刀螂,华北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等。

形态

体细长略呈圆筒形或扁平叶状。一般为绿、褐、灰色或有金属光泽。体壁光滑,有时具微刺或叶片状附器。头部近三角形,活动自如,下口式。触角细长、多节,椎头螳螂属雄虫触角栉状。复眼大,单眼3个。雄虫的单眼大于雌性,少数种类缺单眼。口器咀嚼式,上颚具齿,下颚须5节,下唇须3节,具发达的中唇舌和侧唇舌。前胸显著延长,能活动,背板侧缘圆滑或有微齿列,很少呈叶状,有中纵隆起,侧板退化。中胸和后胸短宽,前足为捕捉足,基节长,有微刺;腿节粗长,下方有一纵沟,两侧缘具粗大尖锐的刺,内腹面具短毛;胫节细小呈刀状,下缘具一列刺,有利于胫节与腿节折合以捕捉猎物;跗节5节,爪一对。第二和第四跗节下面常有一对小突起。中、后足细长,适于步行。翅发达,有些种类翅小或无翅,静止时平覆于体背。前翅革质,称覆翅,缺前缘域,有显著的网状翅脉,但雌虫翅脉常退化或消失;后翅扇状,膜质透明,臀域大,有复杂的翅脉,常纵折覆于前翅下。腹部11节,背板可见9节,第十与第十一节背板各构成肛上板与肛侧板。尾须一对,雄虫第九腹节上尚有腹刺(刺突)一对。产卵器不显露(见图)。

大刀螂

习性

两性卵生,卵产于卵囊内,卵囊附着在树枝、树皮、墙壁和其他物体上。每雌产卵囊4或5个,构造各有不同;外层海绵状物质是由雌虫分泌的泡状物凝固而成,内层约有40个卵室,角质,各室平行排列,由粘性物质凝固构成。卵囊坚韧,免被鸟类和蜥蜴啄食。有的种类营单性生殖。新孵若虫藉丝从卵囊垂下,靠风力分散,丝由若虫第十腹板上一对乳突所分泌;蜕皮3~12次不等,完成一代需一年或一年以上。

大部分种类栖息于植物上,尤其是在树上,无翅种类生活在陆地上。步行缓慢,受惊扰可迅速离去,少数可跳跃。成虫肉食性,广泛捕食蝇类、叶蝉、蝗虫、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以及蜘蛛或其他小动物,是多种害虫的天敌。螳螂有自残性,雌虫常能嚼食雄虫。卵囊称螵蛸,产于桑树的称桑螵蛸,可供药用。

桃红颈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