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体节

构成环节动物及节肢动物的体躯环节。昆虫体节由前向后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是第一体段,节间消失,外壁形成坚硬头壳,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包括触角、复眼及口器等;胸部是第二体段,为运动中心;腹部是第三体段,为内脏活动及生殖中心。按体节形成方式

构成环节动物及节肢动物的体躯环节。昆虫体节由前向后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是第一体段,节间消失,外壁形成坚硬头壳,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包括触角、复眼及口器等;胸部是第二体段,为运动中心;腹部是第三体段,为内脏活动及生殖中心。按体节形成方式,分初生节(primary segments)和后生节(secondary segments)两种(见图):

节肢动物体躯的分节方式

初生节

是以节间褶为分节界限的体节。体内的纵肌着生在节间褶上,纵肌收缩使虫体蠕动。这种原始的分节方式称初生分节(primary segmentation),与胚胎时期的分节方式一致,仅见于一些昆虫的幼期,也与环节动物(Annelida)、有爪类(Onychophora)等相同。

后生节

是以节间膜为分节界限的体节;即在体壁骨化时,原初生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但是骨化区并不与初生节完全一致,在节后部(节间褶之前)有一条未经骨化的部分。骨化的节间褶内部所形成的内脊上,着生的纵肌收缩时,不仅能使骨化节作相互活动,还能使两个邻节作部分的套叠。这种分节方式一般发生在节肢动物门,如昆虫成虫期的体节。头部各节已愈合,一般不存在节间痕迹。翅胸由于飞行的需要,骨板紧密相连,节间膜也不明显,唯腹部保留明显的节间膜。各节节间褶骨化在体节背面形成背板,腹面形成腹板。原节间褶在体表形成的沟称前脊沟,背板沟前的狭片称端背片,沟后的大块骨片称主背片;腹板沟前的狭片称端腹片,沟后的部分称主腹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