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香蕉交脉蚜

刺吸香蕉叶液的害虫。学名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querel。同翅目,蚜科。分布于东南亚、琉球群岛、印度、大洋洲、夏威夷、北美、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均有分布。通过吸食传播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心腐病,对香蕉生产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为害芭蕉属植物,也为害姜、木瓜、小豆蔻、昙华、羊齿类植物。有翅胎生雌成虫体长1.3~1.

刺吸香蕉叶液的害虫。学名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querel。同翅目,蚜科。分布于东南亚、琉球群岛、印度、大洋洲、夏威夷、北美、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均有分布。通过吸食传播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心腐病,对香蕉生产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为害芭蕉属植物,也为害姜、木瓜、小豆蔻、昙华、羊齿类植物。有翅胎生雌成虫体长1.3~1.7毫米,赤褐色或暗褐色。触角几乎与体等长。翅脉附近有许多黑色小点,似淡黑色镶边,前翅径分脉(Rs)向下延伸,与中脉(M)的上支有一段交会(称“交脉”)到将近翅端处又分为两支,因而形成了四边形的闭室。腹管近末端缢缩如盘。孤雌生殖,卵胎生,产生有翅蚜与无翅蚜两型。通常侨迁蚜(有翅)定居繁殖数个世代无翅蚜后,才产生有翅蚜。主要靠飞行或随气流传播,也能爬行或随吸芽和土壤的人为移动而传播。常在寄主下部、卷曲新叶、幼芽基部寄生,随着虫口的增长逐渐向上扩展,嫩叶的荫蔽处也多寄生为害。干旱年份发生较多。蚜虫从蕉叶吮吸养分并传播病毒。环境条件不适和寒冷季节多躲藏在叶柄、球茎或根部,并在这些场所越冬。翌年春天开始活动繁殖,蕉株常于4、5月陆续发病。喜在矮生品种香蕉上寄生为害。植株高大的大蕉、米蕉和粉蕉上发生较少。除传播香蕉病害外,还能传播蕉麻(马尼拉麻)束顶病、木瓜花叶病、昙华花叶病和小豆蔻花叶病。无毒蕉蚜对香蕉的危害不大,但带毒蚜虫传播力强,常造成巨大损失。香蕉果园一旦发现罹病植株,应立即喷布杀虫剂,彻底消灭带毒蚜虫,然后挖毁病株及其吸茎。有效药剂有乐果、鱼藤酮,硫酸烟碱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