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半野生大麦

由野生大麦向栽培大麦演化的过渡类型。以田间杂草形式存在,属普通大麦种Hordeum vulgare(L.)Hsü.。为二倍体,染色体数2n=2x=14,核型与栽培大麦基本相同。具有碎穗特性,比栽培大麦早熟半个月左右,穗轴自然断裂后入土进行繁衍,形成时空隔离机制。与其它野生大麦种杂交后代不育,存在遗传隔离。半野生大麦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见图)。

野生大麦向栽培大麦演化的过渡类型。以田间杂草形式存在,属普通大麦种Hordeum vulgare(L.)Hsü.。为二倍体,染色体数2n=2x=14,核型与栽培大麦基本相同。具有碎穗特性,比栽培大麦早熟半个月左右,穗轴自然断裂后入土进行繁衍,形成时空隔离机制。与其它野生大麦种杂交后代不育,存在遗传隔离。

半野生大麦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见图)。在东起四川省西部鲜水河流域、昌都地区、澜沧江流域,西至阿富汗以至中东,南起帕里、亚东以至尼泊尔、印度,北至中国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均有分布。

半野生大麦有半野生二棱大麦H.ssp.sponta-neum C.Koch,半野生六棱大麦H.ssp.agriocrithon Aberg emend Shao和瓶状大麦H.ssp.lagunculi-jorme。半野生二棱大麦又分为钝稃野大麦var.in-haburense(Boiss)Nàb?lek,尖稃野大麦var.ischna-therum(Cosson)Thell和芒稃野大麦var.pros-kowetzii Nàb?lek等变种。半野生六棱大麦中还包含一个半野生六棱裸粒变种var.nudum Shao。上述变种在西藏自治区均有分布。1938年瑞典学者E.欧伯格(Aberg)曾报道他在中国四川省甘孜地区的道孚县藏族集居地区发现了一种野生六棱大麦,并认为是栽培大麦的直接祖先。这一报道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很大的兴趣,对大麦起源提出了新的假说,认为栽培大麦起源于西藏半野生六棱大麦。70年代后,中国学者多次考察了西藏的半野生大麦,收集记载了22个新类型。如此众多的变种类型,在世界其它地区尚属罕见。半野生大麦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大麦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经染色体核型,同功酶酶谱分析和农艺性状的鉴定,中东地区的野生二棱大麦更具有野生特性。

中国西藏半野生大麦的地理分布图

中国藏族人民在半野生大麦完全成熟和穗轴断裂之前收割,直接用作牲畜饲料,或利用其籽粒酿酒、磨粉做糌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