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次数分布

由观察值在各种可能的数量区间出现的次数而组成的分布。在农业试验或调查过程中,所得的原始数据往往庞杂无章,难以看出其主要意义和特征;若将数据出现的数量范围分成若干个互不交叉的等间距的区间组,然后统计出数据在每一组中的出现次数,做成次数分布表,就可以化繁为简,便于进一步计算分析。这是整理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编制次数分布表:①求极差。从全部原始数据中找出最大和最小观察值,二者相减,求得极差R。

由观察值在各种可能的数量区间出现的次数而组成的分布。在农业试验或调查过程中,所得的原始数据往往庞杂无章,难以看出其主要意义和特征;若将数据出现的数量范围分成若干个互不交叉的等间距的区间组,然后统计出数据在每一组中的出现次数,做成次数分布表,就可以化繁为简,便于进一步计算分析。这是整理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

编制次数分布表:①求极差。从全部原始数据中找出最大和最小观察值,二者相减,求得极差R。②确定组数和组距。组数=极差/组距。确定适当的组数和组距可使分组后的资料简单明了,又能反映原始数据的真实面貌。一般n=100左右的样本可分成8~16组。间断性随机变数则常以自然单位为组距,或合并几个自然单位作为组距。③确定组限和组中值。每一区间组各有其上下界限,称为组限,其较大的数值称上限,较小的数值称下限。上限加下限的平均值称组中值。组中值最好为整数或与观察值的小数位数相同。各组的组限不能交叉,使各观察值归组时不会混乱。④将原始数据按组限归组。用划号法将原始数据一一填入既定的组内。质量性状可按各种状态进行归类。等全部数据归组后,统计各组的次数,即构成次数分布表。

次数分布图

绘制次数分布图来表示资料的分布,能更形象地表明数据资料的分布情况,常用的次数分布图有三种:

图1 140行水稻产量次数分布

图2 140行水稻产量次数分布

方柱形图

适用于连续性随机变数的次数分布。其制法是以组限为横坐标,以各组的次数为纵坐标,见图1。

多边形图

适用于连续性随机变数的次数分布。其制法是以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次数为纵坐标,见图2。

条形图

适用于表示间断性随机变数和状态的次数分布。其制法是以各组的次数为纵坐标,横坐标上的每一等份表示各组的组中值,见图3。

图3 大豆每荚籽粒数次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