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内收种稻麦两种作物的一种种植制度。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以南的稻区。稻麦两熟制,初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到明、清时代已遍及整个长江流域,现今又向华北平原发展。稻麦两熟是一种水旱轮换、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种植制度。它不仅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稻、麦水旱交替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清除土壤有毒物质,防止稻田次生潜育化和减少病、虫、杂草等。
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内收种稻麦两种作物的一种种植制度。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以南的稻区。稻麦两熟制,初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到明、清时代已遍及整个长江流域,现今又向华北平原发展。
稻麦两熟是一种水旱轮换、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种植制度。它不仅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稻、麦水旱交替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清除土壤有毒物质,防止稻田次生潜育化和减少病、虫、杂草等。凡是气温条件稍差,年水量较少,种植双季稻产量不稳的地区,采用这种方式一般都能获得显著增产。7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稻高产组合的推广,长江流域以南的部分丘陵山区,将双季稻改为稻麦两熟也获得明显增产效果。然而,在长江以南无霜期长、积温高的地区,则因稻麦两熟对光、热资源的利用不如双季稻三熟制充分,所以它的产量低于双季稻三熟制,同时冬季连年栽种小麦,也不利于平衡地力。因此,在热量和劳动力等条件许可下,合理安排稻麦两熟与双季稻的比例,以及在冬季将油菜、绿肥与小麦进行合理轮作,不仅有利于增产增收,而且也有利于稻麦两熟的稳产高产。
中国长江中下游稻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稻麦两熟的栽培技术的丰富经验: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增施肥料、合理小棵密植、浅灌勤灌、适时适度晒田,并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小麦则要求开沟排渍、适时播种、培育带蘖壮苗越冬、运用肥水综合技术促进壮秆大穗,以及防止后期早衰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