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科莎草属毛轴莎草中的一个变种,学名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jolius B?cklr.,多年生草本,作编织用的纤维作物。又称咸水草、三角草和莞草。短叶茳芏草的茎,是编织席、篮,垫、地毡和草绳的原料。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广东东莞县一带已有栽培,至今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亦有栽培。主产国还有越南。日本也有栽培。须根系,具有地上茎和地下茎。
莎草科莎草属毛轴莎草中的一个变种,学名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jolius B?cklr.,多年生草本,作编织用的纤维作物。又称咸水草、三角草和莞草。短叶茳芏草的茎,是编织席、篮,垫、地毡和草绳的原料。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广东东莞县一带已有栽培,至今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亦有栽培。主产国还有越南。日本也有栽培。
须根系,具有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下茎匍匐横生表土层,有假节,节为鳞片包裹;地上茎直立,基部约有8个密集节,茎的中上部形成三棱形。秆平滑,长约100~200厘米,叶着生于地上茎基部,叶有1~2片,叶鞘较长,包裹地上茎的基部,棕色。花位于地上茎顶部,复出聚伞花序和小穗状花序,松散,自花授粉。果实为小坚果,成熟时黑褐色。
短叶茳芏喜温好湿,耐碱性较强,对土壤选择不严,不仅淡水田可种植,沿海咸水田也可种植,一般在pH4~5仍可正常生长,当土壤耕层氯含量达0.35%、并灌入氯含量0.08~0.25%咸水时,还有利草质的提高,但咸水的氯含量达到0.3%时对草茎伸长有抑制作用,达0.6%时则受害死亡。整个生育过程可分为草芽萌发、草茎伸长、现蕾开花和种子成熟4个时期。草芽从地下茎和草茎基部密集节萌发出土,要求温度为12℃以上,最适温度为22~24℃,当温度高达35~36℃时则影响草芽萌发。草茎伸长时期温度低于10℃时生长受到抑制,最适温度为27~28℃,特别在昼晴夜雨凉爽的天气下,一般日伸长速度可达3厘米,最高达6厘米。0℃温度时草茎受冻枯萎。现蕾时草茎继续伸长,在开花后则草茎伸长结束。一般花期为6月至8月,以8月为最盛,9月则种子成熟。
栽植时,先铲挖留于田间的草头,然后进行分株,将过高的草茎按苗高30~50厘米斩尾并摘除节中的须根,以便减少水分蒸腾,促进新根萌发。栽植田应按栽水稻的要求将田块耙沤好,于2月至4月栽插,规格一般为20×20厘米,每穴3~4棵苗,栽深5~6.5厘米。栽后至封行前要及时中耕除草。收割前60天每公顷施氮磷钾配合肥料2250千克,不仅单产高,而且草质韧性强,如单纯施大量氮肥,虽生长较快,但草质韧性差。肥料要分三次近施,最后一次于收割前20天施下。栽植后要灌深水养苗返青,返青后于夜间灌浅水,保持田间湿润即可,以利促进草芽萌发和草茎伸长,若灌水过深会导致草茎基部变黑而降低草质。临近收割前,要落干田水促草茎成熟。草茎由绿转淡黄有光泽时,标志草茎已成熟,即为收割的适期。第一季收割期在6月至7月,割后留苗3~7厘米,经追肥管理,于10月至11月收割第二季草。一年收割两季的,草较短,色淡并易受霉,草囊薄、韧性差;一年收割一季草(即种后当年收割一次)的,于9月至12月间收割,由于在本田生长期长,不仅草茎长,而且光泽好,囊厚韧性也较好。(李林生)
短叶茳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