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叶轴完全着小叶,下部小叶宽椭圆形,先端微凹或凹入;上部小叶条状矩圆形,先端具凸尖。托叶三角形、膜质。总状花序,腋生,花疏生,花冠红色,旗瓣倒卵形,龙骨瓣长于翼瓣而较旗瓣短。子房和荚果有毛,荚果椭圆形,两面稍凸,顶端无尖,有1~3节,内有种子1~3粒,千粒重1.2克左右(见图)。蒙古岩黄芪耐旱又能忍受短期高温和-30℃严寒,故为沙丘地带抗逆性极强的植物。种子硬实率高达80%以上,播前要进行处理。
豆科岩黄芪属的一个变种,学名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var.mongolicum Tucrz.,多年生半灌木。又名羊柴、山竹子。长寿命词用植物。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生长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飞机播种的重要草种。
根粗大,入土深达2米以下,具根颈,根茎呈水平分布,向四周伸展,能向地上发出新枝。茎直立,多分枝,高60~120厘米。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9~17片,植株上下部的叶轴完全着小叶,下部小叶宽椭圆形,先端微凹或凹入;上部小叶条状矩圆形,先端具凸尖。托叶三角形、膜质。总状花序,腋生,花疏生,花冠红色,旗瓣倒卵形,龙骨瓣长于翼瓣而较旗瓣短。子房和荚果有毛,荚果椭圆形,两面稍凸,顶端无尖,有1~3节,内有种子1~3粒,千粒重1.2克左右(见图)。
蒙古岩黄芪耐旱又能忍受短期高温和-30℃严寒,故为沙丘地带抗逆性极强的植物。种子硬实率高达80%以上,播前要进行处理。中国北方可顶凌播种、雨季前或趁雨播种。条播,行距30~40厘米,播种深度2厘米,每公顷播量30千克。沙荒地可趁雨撒播。营养价值颇高,播种当年枝条,其营养成分为:水分13.44%,粗蛋白质20.35%,粗脂肪3.78%,无氮浸出物29.79%,粗纤维25.45%,灰分7.19%。适口性好,用于放牧或调制成干草。羊喜食其嫩枝、花果:骆驼则一年四季均喜食。所以它是干旱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区良好饲草。苗期生长慢,头三年产量较低或无产量。
蒙古岩黄芪
类似的种有山竹岩黄芪H.fruticosum Pall.它生于草原区的沙丘及沙地,适度耐旱,一般不进入荒漠地区。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哲里木盟和赤峰市等地;另一类似种为塔落岩黄芪H.fruticosum Pall.var.laeve(Maxim)H.C.Fu Comb.Nov是典型草原沙地植物,较喜暖,产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小腾格里沙地西部、伊克昭盟毛乌素沙地及库布齐沙地东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