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人参

五加科人参属人参种,学名Panax ginseng C.A.Meyer或P.schinseng Nees,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根茎状(参芦)、叶、花、果实及种子也供药用。Panax为希腊语pan(总的)和axos(医药)的复合词,意为万能药;ginseng和schin-seng均为“人参”的译音,因根如人形而得名。中国古时“参”字常写作“蓡”、“葠”、“蔘”;别名:黄参,血参、棒槌。

五加科人参属人参种,学名Panax ginseng C.A.Meyer或P.schinseng Nees,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根茎状(参芦)、叶、花、果实及种子也供药用。Panax为希腊语pan(总的)和axos(医药)的复合词,意为万能药;ginseng和schin-seng均为“人参”的译音,因根如人形而得名。中国古时“参”字常写作“蓡”、“葠”、“蔘”;别名:黄参,血参、棒槌。

栽培历史

中国是人参栽培最早的国家。《石勒列传》即有记载。栽培始于西晋末年(公元313年)。明代《本草纲目》载:“人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当时已掌握播种技术。至清代,有关栽培技术的文字记叙越来越多,说明生产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1949年后,参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栽培区域不断扩大,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亦不断提高。

分布及产地

人参原产中国、朝鲜及苏联。分布范围在125°E~137°E,33°N~48°N。中国野生品种主产于东北长白山脉一带,分布在43°N~47°N。古时河北、山西的太行山脉亦产,《吴晋本草》谓:“人参生上党及辽东”,前者称上党人参,至清代因采挖如洗而绝迹;后者叫辽参。

栽培人参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朝鲜、日本和苏联。中国主产区为吉林、辽宁及黑龙江三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西、云南、四川、广西等省(自治区)、市、也有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株高约60厘米。主根肥大,肉质,圆柱状(俗称参体);端部上生密纹,下部多分生侧根,须根细长,上有多数疣状物,俗称珍珠疙瘩;根茎俗称芦头;形态多样,多为马牙形,俗称马牙芦;少数竹节形,俗称竹节芦,或圆柱形,俗称圆芦;顶生越冬芽,俗称胎胞;侧生不定根,俗称门艼;根茎上每年残留茎痕,俗称芦碗,其数目越多,示参龄越大。茎直立,圆柱形,多为紫色,少有绿色或紫绿色。叶轮生茎端,掌状复叶;一年生茎具1枚3小叶的复叶,二年生茎具1或2枚5小叶的复叶,三年生茎具2~3枚复叶,四至五年生以上茎通常具4~5枚复叶,至多具6枚复叶。生长条件不同,参龄与叶数的关系多有变化。小叶近卵形,长4~17厘米,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脉,疏生刚毛,下面光滑。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总花梗自茎端抽出,长达30厘米;花小,直径2~3毫米;花萼绿色,5裂;花瓣5片,淡黄绿色;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2室;花盘环状。果实扁肾形,浆状核果,初为绿色,成熟时鲜红色,少数呈黄色或橙黄色,每果内常有2粒种子(实为果核),种子肾形,黄白或灰白色,千粒重因栽培条件和参龄而异,一般为25~35克,通常三年生开花结果,花期6月,果期7月至8月。4~5年生为采种适期,一般每株结果实40~70个;种子60~90粒。

图1 人参

生物学特性

属温带植物,喜温或冷凉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2.4~13.9℃、≥1o℃积温1800~3800℃、年降水量500~2000毫米的气候条件下均可栽培,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高海拔山区亦能栽种。种子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种子后熟具有严格的顺序性,前期完不成,后期便不能进行;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2~15℃,生育期最适温度为20~24℃。越冬芽有休眠特性,需通过2~3℃4个月低温期,方可萌发出苗。为阴性植物,光补偿点为400勒克斯,光饱和点为22oo0勒克斯。生育期的最适光强随参龄和纬度而提高,低纬度地区为7ooo~10ooo勒克斯,高纬度地区为10ooo~22ooo勒克斯。在最适光强下,光合速率快、产量高、质量好。随参龄增长需水量逐渐增大,抗旱性也增强。生育期间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80%,土壤湿度不足,易发生旱害减产;土壤湿度过大,多招致病害烂根。休眠期土壤湿度过大,多易发生冻害。叶面积有限,光合速率低(6~9毫克Co2/分米2/小时),生长缓慢。园参平均年增重为6~9克;山参仅为1~1.5克,故需肥量比一般作物低,并随参龄而增加,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2∶0.5∶3;对钙和镁的需要量大致和磷相当,尚需钠、锰、铁、硅、铜、钼、锌、铝、锗、钒等微量元素。喜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如棕色森林土;荒山坡地和农田,经施肥改土后也能利用,亦可进行无土栽培。忌连作,否则烧须、烂根、产量低。栽参地一般需间隔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方可再栽参。通过轮作改土或土壤消毒,可以缩短再栽参的年限。喜微酸性土壤,pH4.5~5.8时生育最好,pH6.5以上对人参生育不利。

品种

生产中栽培的是复杂的混系,一般依根形的不同分为“大马牙”(根茎和主根短粗)、“二马牙”(根茎和主根较长)、“长脖”(根茎和主根细长)及“圆膀圆芦”(根茎和主根适中)等农家品种类型。

栽培技术

人参有两种栽培法。直播法:播种后不移栽,连续生长4~6年收获。生育期间,间、疏苗1~2次。移栽法:播种育苗后多数移栽1次,6年收获。如“1、5制”(即苗田1年,本田5年)、“2、4制”、“3、3制”;少数移栽2次,8~9年收获。如“3、2、3制”(即苗田3年、移栽本田后,经2或3年再移栽1次)和“3、3、3制”。

选地整地

选背风向阳、土壤肥力高、通气透水良好、灌水和运输方便的地块。播种地宜选土质肥沃,栽参地宜选砂质壤土。播栽头年清理场地,多次耕耙使土壤熟化,消除杂物,休闲一年,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提高土壤肥力,并施入农药,消灭病、虫。作畦规格因气候、土质、地势、坡度、坡向、棚式、播种及栽植方法等而异,应以采光合理、土地利用率高,有利排水、防旱及作业方便为原则。东北地区一般畦向正南并可适当偏东或偏西一定角度,或东偏南25°~30°,畦高25~30厘米,畦面宽1~1.5米,畦长20~30米,作业道宽0.5~2.0米。

播种、移栽

吉林抚松等地因较寒冷,如播种当年采收的种子因来不及完成后熟,则翌年不出苗,故常于6月下旬前播种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的种子):吉林集安等地较暖和,于8月初播水籽(当年采收未经晒干的种子):也可于春、秋季播催芽种子,催芽方法:1份种子混拌3份河沙,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地催芽,注意经常检查和翻动,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点播,行株距5×4~5厘米,覆土3~4厘米,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苗,1~3年后移栽,春栽或秋栽,以秋栽为主。春栽4月中下旬进行,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10月中下旬进行,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随起、随选、随栽。选无病壮苗分等级栽植,一般行距15~30厘米,株距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

搭棚

分全荫棚(不透光、不透雨)、单透光棚、单透雨棚、双透棚(单畦、透光透雨)和单透或双透大棚(二畦或多畦)等荫棚种类。棚式多样,规格不一,可根据气候、土质、地势等条件选用(见图2)。

图2 不同荫棚样式示意图

田间管理

出苗后松土除草,覆盖碎稻草或半腐熟落叶。干旱时适时补给水分,避免旱害发生;雨季及时排除积水,严防烂根。根侧开沟追施有机肥,叶面喷施过磷酸钙或微量元素。留种田开花初期疏掉花序中部的1/3~1/2花蕾;生产田,花前全部摘蕾。伏前做好扶苗、插花(用青树枝插在参畦边挡阳)和挂面帘(用透光花帘挂在参棚上挡阳),以防强光高温引起茎叶日烧。4~5年生为采种适期,一般每株结果实40~70个,种子60~90粒,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红熟果实,洗出种子,随即催芽播种或干藏。封冻前畦面盖土或覆秆草,厚5~15厘米,参畦四周或风口处夹设防风障,以防冻害。

病虫兽害

病害:①侵染性病害已知有43种,中国发生的有疫病Phytophthora cactorum、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黑霉病Rhizopus nigricans、菌核病Sclerotinia spp.、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蜜环菌根腐病Armillaria mellea、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锈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C.panacicola、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蛇眼病Phyllosticta pa-nax、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假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ematium、根腐病Fusarium solani、褐斑病Cercospora panacicola、斑枯病Septoria ara-liae、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其中以黑斑病、立枯病、菌核病、疫病及锈腐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要注意田间卫生,做到精细管理,加强药剂防治。②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冻害(俗称缓阳冻)、红皮、烧须、茎叶日烧、主根裂、药害及干燥病等。应加强田间管理,实行科学种参。

虫害:蝼蛄、蛴螬、金针虫及地老虎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草地螟、夜盗虫、螟虫、粉桑介壳虫、象鼻虫及根瘤线虫偶有发生,为害较轻。应注意田间卫生,预测虫情,及早防治。

兽害:主要有鼢鼠、花鼠、野鼠及雉鸡等。采用人工扑杀或诱杀。

采收加工

9月中下旬收获参根,边挖边加工。成品主要分6类23个品名。加工方法为:

红参类

鲜参洗净后,在100℃温度下蒸2.5~3.0小时,再在60~70℃蒸12小时,然后在40~50℃温度下干燥24~36小时后而成。成品有全须红参、普通红参、边条红参、红参芦、红参、干姜参、红直须及红弯须等。

生晒参类

鲜参洗净后,晒干或烘干即成。主要成品有全须生晒参、生晒参、白干参(刮皮下须)、生干参(摘掉支须根)、皮尾参、白直须及白弯须。

糖参类

鲜参洗净后,用沸水焯10~15分钟,排针后连续浸糖3次,在30~40℃下干燥3~4天即可。品种有糖参、白人参、掐皮参、糖参芦、糖直须及糖弯须等。

大力参

鲜参洗净后在85℃或沸水中焯8~10分钟,取出晒干下须即可。成品似红参和白参中间品,日本叫“汤通参”(全须)。

冻干参(或称活性参)

鲜参用低温真空干燥机,经-20℃、2~3小时和40~45℃、4~6小时冻干后,取出微波灭菌,即为成品。

罐藏鲜人参

鲜参置沸水漂烫2分钟,装罐并注入35%的糖液,封罐后在100℃沸水中灭菌30分,再降温40℃保持20分钟即可。成品规格分50克和100克两种瓶装。

化学成分及药理

主要化学成分为人参皂甙(Ginsenoside),迄今为止已从人参根中分离出29种:20S-原人参二醇型皂甙-Ra1、Ra2、Ra3、Rb1、Rb2、Rb3、Rc、Rd、Rg3、Rh2、丙二酰基-Rb1、丙二酰基-Rb2、丙二酰基-Rc、丙二酰基-Rd、Rs1、Rs2、Q-R1,N-R4、20S-Rg3;20S-原人参三醇型皂甙-Re、Rf、20-glc-Rf、Rg1、Rg2、Rh1、N-R1、20R-Rg2、20R-Rh1:齐墩果酸型皂甙-Ro:人参总皂甙的含量因药用部位、加工方法、参龄和栽培条件等而异。此外,尚含有黄酮甙(Panasenoside)、挥发油类、生物碱类、多肽类、氨基酸类、单糖类、淀粉、果胶及多种维生素等。药理有抗疲劳作用,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物质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提高脑力、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

性味及功能

生:甘苦、微凉:熟:甘、温。有补气救脱、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等功能。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症、各种精神病、阳痿及某些癌症等均有较好疗效;亦是一种滋补强壮药。

综合利用

①参糖:由浸过糖参的糖浆精制而成。②人参露:蒸红参时蒸汽冷凝出来的挥发油成分。③人参膏:利用蒸红参外溢物和淖参水,再加入适量参须和糖浆熬制而成。人参根、茎、叶、花、果除药用外,均是轻工业重要原料,加工产品如人参烟、酒、糖、茶、晶(花晶)及化妆品等。地上部总皂甙含量比参根高,更是提取加工各种制剂的极好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