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小麦虫害

某些节肢动物对小麦造成的损害,一般分苗期虫害、成株期虫害、穗期虫害及贮藏期虫害。中国小麦苗期地下部虫害主要由蝼蛄、金针虫(叩头甲幼虫)和蛴螬(金龟甲幼虫)所造成,严重时使小麦缺苗断垄,地上部有蚜虫、叶蝉及飞虱的为害,在一些地区蚜虫等往往是传播病毒病的媒介

某些节肢动物对小麦造成的损害,一般分苗期虫害、成株期虫害、穗期虫害及贮藏期虫害。

中国小麦苗期地下部虫害主要由蝼蛄、金针虫(叩头甲幼虫)和蛴螬(金龟甲幼虫)所造成,严重时使小麦缺苗断垄,地上部有蚜虫、叶蝉及飞虱的为害,在一些地区蚜虫等往往是传播病毒病的媒介,造成病毒病的较大危害。成株期害虫有麦蜘蛛、麦水蝇及麦秆蝇。麦蜘蛛有麦圆蜘蛛Penthaleus major及麦长腿蜘蛛Petrobia latens。它们都是体长不足1毫米的黑褐色小蜘蛛,以成蛛和卵在麦田越冬,4月上旬是为害冬小麦的盛期,受害叶脱绿,甚至枯干而死,这两种麦蜘蛛行孤雌生殖,都有群集性。麦圆蜘蛛喜湿,多分布在中国南方;麦长腿蜘蛛喜干,主要分布在华北。麦水蝇Hydrellia sp.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省,一年两代。幼虫蛆状,先潜食麦叶叶肉,后蛀食叶鞘,使叶鞘枯白,叶片枯死,以春季的一代对孕穗期麦株危害较大,严重时减产10%。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主要分布于北方春麦区。一年多为两代,第一代危害小麦,幼虫为害麦茎后,造成白穗。穗期害虫主要有吸浆虫、麦蚜及粘虫。吸浆虫有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和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两种。后者喜湿润气候,南方较多;北方广大麦区以红吸浆虫为主。它们每年危害季节极短,而且与小麦花期同步。初夏成虫羽化,交尾后雌虫选未扬花的麦穗产卵。幼虫孵化后潜入颖壳内吸食乳浆,造成瘪粒。幼虫老熟后入土结茧休眠,翌年再化蛹、羽化。麦蚜在中国主要有4种。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为前期重要害虫。危害穗的主要是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它形体小,行孤雌胎生,繁殖率极高;多时一个麦穗上可密集蚜虫数百头,使正在灌浆的麦穗严重丧失养分。粘虫大发生时,蚕食麦叶,也会常咬掉麦穗或其一部,甚至咬食籽粒,造成减产。贮藏期害虫以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为主,成虫飞行力强,能飞到麦田,产卵于麦穗上。由带卵的麦粒带进仓房,如不加管理,一个夏季可损失粮食3%,受害籽粒丧失种用价值。

小麦害虫

小麦害虫除上述者外,尚有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瑞典蝇Oscinella frit、欧洲麦茎蜂Cephus pygmaeus和麦叶蜂Dolerus tritici,它们或分布面很小,或多年为害一次,在中国未形成为主要虫害。但黑森瘿蚊在美国与苏联,瑞典蝇在苏联与英国,麦茎蜂C.cinctus在美国与加拿大,都是分布面较大,需加严防的小麦害虫(见图)。

关于小麦害虫的防治法,世界上各小麦主产国均强调培育抗虫品种。美国在20世纪初就注意到小麦栽培种中存在着受黑森瘿蚊为害程度上的差异,通过不断的选育提高,到60年代末期,美国已有34个州总计400多万公顷的面积上,种了23个抗瘿蚊的小麦良种,年增产价值估计为2.38亿美元。美国还研究发现当麦茎为实心时能抑制麦茎蜂发生,已培育出抗虫丰产良种应用于生产。苏联对黑森瘿蚊及瑞典蝇的抗虫育种研究也持续多年,并在小麦生产上取得明显效益。中国在50年代对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中,研究出内外颖扣合紧或曲芒的品种(如南大2419及西农6028),吸浆虫产卵管难于插入产卵,显示了抗虫品种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60年代开展了对麦秆蝇的抗性研究,70年代末期又开始了对麦蚜的抗性研究。但中国在小麦害虫的防治上仍是以化学防治为主。历史上对地下害虫就依靠毒谷(煮至半熟的谷子拌上砒霜洒在小麦播种地里)进行防治。50年代改用剧毒杀虫剂(对硫磷等)的稀释液直接拌麦种杀虫。以后为防止蚜虫传播病毒病,在流行区推行甲拌磷的稀释液拌麦种,不但能使麦苗在冬前基本上不受虫害,次年红蜘蛛为害也很轻。当穗上麦蚜发生严重时,只能喷有机磷杀虫剂如乐果、久效磷、灭蚜松等加以控制。机械防治在小麦害虫防治上也有一定作用,如中国50年代对小麦吸浆虫曾用过拉网法,在穗际反复运动以撞死成虫。至于用粘虫兜或粘虫车除治粘虫,更是典型的机械防治法。70年代后期中国研究害虫的生物防治法。如利用苏芸金杆菌肯尼亚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enyae防治粘虫,在河北及山西两省均取得良好结果。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在河南、湖北两省对粘虫有70~80%的寄生率,在粘虫综合防治上显示其重要性。此外,麦蚜、吸浆虫、麦蜘蛛等亦各有其重要天敌。

世界各小麦主产国在防治小麦虫害策略上有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轻微损害与经济损害的界限,非到形成经济损害时决不轻易喷药;②把麦田看成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尽量发挥其中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③密切注意小麦耕、种、管、收各项农事操作对害虫虫口密度的影响并作出必要的调节;④培育多抗性的优良品种,使小麦主要病虫害经常控制在经济损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