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泽泻

泽泻科泽泻属中的栽培种,学名Alisma orientale(Sam.)Juzep.,多年生沼泽生草本植物。别名水泻、禹孙。块茎入药。分布于中国、苏联、蒙古、日本和印度北部。中国主产福建和四川省,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省(自治区)也有栽培。株高50~100厘米。块茎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基生,卵状椭圆形。花茎由叶丛中生出,集成大形的轮生状圆锥花序,花白色。

泽泻科泽泻属中的栽培种,学名Alisma orientale(Sam.)Juzep.,多年生沼泽生草本植物。别名水泻、禹孙。块茎入药。分布于中国、苏联、蒙古、日本和印度北部。中国主产福建和四川省,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省(自治区)也有栽培。

株高50~100厘米。块茎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基生,卵状椭圆形。花茎由叶丛中生出,集成大形的轮生状圆锥花序,花白色。瘦果倒卵形。花期6月至8月。果期7月至9月。

喜温暖,怕寒冷。以肥沃而稍带粘性的土质为宜,多种于稻田。幼苗喜荫蔽,移栽后则喜阳光充足。种子繁殖,选好育苗田,施足基肥,作1米宽苗床。播种期四川产区在6月下旬,福建产区在7月上旬。播前种子浸泡24小时,用草木灰拌后撒播,用扫帚在畦面轻轻拍打,使种子与土壤紧接,以免大雨或灌水时冲掉种子,也可插枝遮荫挡风。播种后2~3天灌水,次日排水,2天后晚间灌水,每天清晨排水晒田,遇雨天水需淹没畦面,以免损伤幼苗,雨停时再行排水。苗高5厘米时,田里经常保持不淹过苗尖的浅水,并进行间苗、补苗,保持株行距2~3厘米。补苗成活后,施入人畜粪,施后仍灌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移栽。移栽地于早稻收获后施足基肥,翻耕耙细耙平,带泥挖起小苗,按行株距25×15~25厘米,浅栽2厘米许。栽种过深,块茎不易膨大,每穴栽1株,栽植后3~4天灌水,经常保持3~6厘米深的浅水。灌水应在早晨低温时进行。泽泻生长期短,基肥宜足,追肥宜早,第一次追肥在栽后10~20天内,以后每隔10天追肥一次。随时去除侧芽,如遇抽薹,应及时摘除。主要病虫害有白斑病Ramularia alismatis;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泽泻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eae、豆毒蛾Cifuna locuples等。

泽泻

11月下旬至翌年1月初收获,挖起块茎,去掉泥土,除留中心小叶外,其余叶片全部除去,风干、晒干或炕干。除去须根及粗皮,即成光滑淡黄白色的成品,每公顷产干品1500~2250千克。收获时选生长健壮、块茎肥大、无病虫害植株作种苗,栽到阳光不甚强烈而又湿润的地方,将根茎斜埋。2月中旬开始萌芽,4月上旬移栽到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块,行株距40×40厘米。7月上旬开花结果,待种子呈金黄色时,分批剪下果枝,扎成小束,悬挂在通风干燥处,到翌年下种前晒一日,即脱粒播种。

块茎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包括泽泻醇A、B、C及泽泻醇A乙酸酯、泽泻醇B乙酸酯,以及泽泻醇C乙酸酯、表泽泻醇A、24-乙酰基泽泻醇A、23-乙酰基泽泻醇B、23-乙酰基泽泻醇C,并含胆碱、卵磷脂等。药理实验:有降血糖、轻度抑制血中胆固醇作用。味甘,性寒。有利尿、渗湿和清热功用。主治小便不利、尿路感染、水肿、痰饮、眩晕、淋浊、泄泻、白带以及高血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