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各地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栽培制度和品种类型、分布特点,将花生产地划分为七个自然区域(见图)。北方花生区位于32°N~42°N之间,包括山东、河北、辽东半岛、辽西走廊、北京、天津、豫北和豫东、晋南、苏北、皖北地区及陕西渭河流域。据1979年统计栽培面积占全国花生总面积的54.25%,大多数栽培在海拔50~200米的地区。
根据中国各地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栽培制度和品种类型、分布特点,将花生产地划分为七个自然区域(见图)。
位于32°N~42°N之间,包括山东、河北、辽东半岛、辽西走廊、北京、天津、豫北和豫东、晋南、苏北、皖北地区及陕西渭河流域。据1979年统计栽培面积占全国花生总面积的54.25%,大多数栽培在海拔50~200米的地区。土壤多属花岗岩、片麻岩或页岩风化所形成的沙砾土和河流的冲积砂土。年平均气温11~14℃,无霜期180~230天,年降水量450~900毫米。除部分连作(一年一熟)外,多采用一年一熟隔年轮作和两年三熟轮作制度,主要轮作方式有:春花生→冬小麦→夏甘薯(夏玉米、禾谷类或豆类)和冬麦→套种或夏播花生→春玉米(甘薯或禾谷类)二年三熟轮作。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珍珠豆型花生面积的扩大,两年三熟轮作制的面积不断扩大。花生间作玉米,玉米、甘薯、幼龄果树等间作花生,以及冬麦套种花生,集中分布在黄淮流域,并有逐步扩展的趋势。
位于18°N~26°N之间,包括南岭、戴云山以南的广东、广西、台湾省(自治区)、湘南、赣南和闽东南。据1979年统计栽培面积占全国花生总面积的28.09%。多栽培在海拔50米左右的地区,土壤多为红、黄壤和冲积砂土。年平均气温20~25℃,无霜期310天以上,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丘陵旱地多为两年四熟或三年四熟轮作,稻田多为一年二至三熟或二年五熟轮作,花生轮作周期以2~3年为主。本区以春花生为主,秋花生为次,有少部分夏花生,南部地区还可种植冬花生;花生水稻水旱轮作面积占花生总面积约30%;复种指数高。主要轮作方式有:春花生-晚稻-冬甘薯(蔬菜、豆类)→早稻-秋花生-蔬菜或休闲和春花生-晚稻-冬甘薯(小麦、豆类、蔬菜)→早稻-晚稻二年五至六熟轮作;春花生-甘薯→王米(豆类、红麻)-甘薯一年二熟隔年轮作;春花生-水稻(旱地甘薯)→甘蔗→甘蔗三年四熟轮作。间作主要有花生间作豆类、玉米和甘蔗、木薯、幼龄果树等间种花生。套种主要有秋植花生套种甘蔗、甘薯等。
中国花生产区的划分
位于26°N~34°N之间,包括四川、湖北、上海、浙江、苏南、皖南、豫南、陕南、湘北、赣北和闽北。据1979年统计栽培面积占全国花生总面积14.25%。多栽培在海拔50~300米的地区。土壤为红、黄壤紫色土和砂土。年平均气温15~19℃,无霜期240~330天。年降水量800~1800毫米。
本区丘陵地、冲积沙土地以与粮食作物的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轮作的春花生为主;在地力较肥的土地以一年二熟、二年三熟或三年五熟为主,花生多与冬种作物套种或作为夏收作物的后作,而形成春夏交作的种植方式:冬小麦→套种或夏播花生-冬小麦→夏甘薯(或夏玉米)和春花生-冬麦→夏甘薯-绿肥一年二熟隔年轮作;冬麦(油菜、豌豆)→套种(或夏播)花生-冬小麦→豆类-甘薯三年五熟轮作。间作主要有花生间作甘薯、玉米和幼龄果树、桑树、油茶等间作花生。套种主要有冬麦、冬作物套种花生,占花生播种面积60%以上,并有花生套种甘薯。
除以上三个主产区外,还有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早熟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这四个区据1979年统计栽培面积只占总面积的7.46%,但均具有各不相同的发展潜力,将陆续形成中国花生生产的新产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