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紫花苜蓿

一年四季均可以播种,春季墒情好、风沙为害少的地区宜春播。在春季干旱、晚霜较迟、风沙多的地区可趁雨季夏播。冬季不太严寒、越冬前株高可达10~15厘米的地区宜秋播。也可在初冬土壤开始封冻前播种,待第二年早春利用土壤化冻的水分出苗。作刈草场或放牧利用时,应采取15厘米或30厘米行距密条播,播量为每公顷11~19千克;留种田宜用60厘米宽行条播,每公顷播量4千克左右。

苜蓿属中的一个种,学名Medicago sativ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紫苜蓿、牧蓿、苜蓿、路荪。优良牧草作物,被称为“牧草之王”。

起源与分布

原产古代波斯境内的米太(Media),即今中亚细亚、伊朗一带。在伊朗首先栽培,后来传入阿拉伯取名alfalfa,即“马的饲料”。公元前490年传入希腊,根据起源于米太而称为Media,是为现今植物学名的由来。公元1世纪经罗马传入法国、西班牙、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在瑞士卢塞恩(Lucerne)湖地区因极适宜而广泛栽培,故欧洲又将卢塞恩(Lucerne)一名沿用至今。适应性广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饲料作物,从40°S~60°N以北的广大地区都有栽培,在全世界共3300万公顷左右的播种面积中,北美洲约占40%,欧洲占28%,南美洲占24%,其余亚、非、大洋洲约共占8%左右。美国、阿根廷和苏联三个国家播种面积占世界的70%。其干草产量居多种豆科牧草之冠,而且营养成分完全,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十种以上的维生素,在美国玉米带地区与玉米搭配组成家畜的合成饲料。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公元前126年由汉使张骞从大宛国(今中亚细亚)将苜蓿种子带回,成为中国栽培的起源。起初是在汉宫庭园中栽植观尝和作御马饲草,后来在黄河流域广泛传播。北方各省普遍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海拔1800米的云贵高原也可种植。1985年全国播种总面积约为100多万公顷。

特征

主根很长,一般可伸入土中3~5米以下,最深达10米左右。侧根发达。每株有15~25个分枝,每次收刈后可从根颈或残茎基部的幼芽发育成新枝。茎多直立,光滑,高60~100厘米。叶为三小叶组成,倒卵圆形,叶柄长而平滑,托叶很大。花紫色,总状花序,成簇状每花序有小花8~25朵。荚果螺旋形,2~3旋,稍有毛,成熟时黑褐色,不开裂,含种子1~8粒。种子肾形,千粒重1.5~2.5克(见图)。播种后二三年达到生长高峰,寿命可维持10~20年,甚至40年。

特性

性喜温暖半湿润气候,虽因地上部分生长繁茂,蒸腾系数高达800~900,但由于有强大根系吸取深土层的水分,而表现非常抗旱。但不耐水渍,特别在夏季高温时,水淹24小时即大量死亡。因此在年雨量1000毫米以上而又排水不良的地区不宜种植。抗寒性强,在有积雪覆盖时能耐-44℃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pH6.5~8.5的富于钙质的壤土或砂壤土最为适宜。

类型

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不同地理和自然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生态型。在苏联有的学者根据小叶有无茸毛、根颈入土深度、感病率、割后再生强度、抗寒抗旱能力以及对光照的要求等特点分为中亚、外高加索、欧洲和西伯利亚、北美、南美、地中海、大洋洲、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小亚细亚、特利波利和也门等12个地方种。而美国的学者则概分为土耳其斯坦型、普通型、弗莱蒙型、非抗寒型以及杂花型等。中国学者在本世纪50年代仅就西北地区长期驯化形成的33个地方种,归纳为7个生态型。本世纪以来大量引入国外品种,使中国现有品种和类型比较复杂,一部分地区在生产中杂花苜蓿占优势。

栽培技术

种子小,幼苗生长缓慢,播前需精细整地,做到深耕细耙,并保持土壤水分。在贫瘠土壤宜施入适量厩肥和磷肥做底肥以利根瘤形成。在酸性土壤应施适量石灰,当土壤pH5~6时每公顷应施石灰300~600千克。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壤上,接种苜蓿根瘤菌剂,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紫花苜蓿

一年四季均可以播种,春季墒情好、风沙为害少的地区宜春播。在春季干旱、晚霜较迟、风沙多的地区可趁雨季夏播。冬季不太严寒、越冬前株高可达10~15厘米的地区宜秋播。也可在初冬土壤开始封冻前播种,待第二年早春利用土壤化冻的水分出苗。作刈草场或放牧利用时,应采取15厘米或30厘米行距密条播,播量为每公顷11~19千克;留种田宜用60厘米宽行条播,每公顷播量4千克左右。还适于和禾本科牧草如无芒雀麦牛尾草披碱草等混播。也可以和谷类作物如小麦、粟类等作物混播或间行条播,既有利于出苗和抑制杂草,又可增加当年的收益。无论单播或混播,从第二年起田间管理比较简单。每年早春返青前要进行一次耙茬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保蓄土壤水分并提高地温,促进生长。每次收割利用后,在有条件时即行中耕除草并适当追施氮磷肥料。重霜之前一个月左右停止利用,以便蓄积营养安全越冬。

病虫害

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菌核病Scle-rotinia trifolium、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等病害;蚜虫Aphis medicaginis、蓟马Thrips tabaci、叶跳虫Bru-chophagus gibbus、盲椿象Adelphocoris lineolatus、潜叶蝇Phytonyzar sp.及苜蓿象鼻虫Hypera postica等害虫。

采种

紫花苜蓿是异花授粉作物,隔离条件下强制自交率为14~15%,而异花授粉率为25~75%。由于它的花器构造特殊,主要是通过昆虫或天然和人工的机械作用,使平时紧包雌雄蕊的龙骨瓣弹开,才能放出花粉。因此采种田宜放养切叶蜂、丸花蜂或蜜蜂等,用以授粉,以提高结实率。

利用

饲料价值高。据分析,一年刈三茬混合干草平均粗蛋白含量18.9%,粗脂肪3.37%,无氮浸出物29.97%,粗纤维26.80%,灰分7.03%。在作为饲料利用时,可青刈、放牧或调制干草。调制干草一般在开花初期收割,收割过早、过频会导致营养贮积减少,缩短生长年限;收割过晚又会降低饲草品质。一般每年可收割2~4次,灌溉条件下可刈4~6次。可以通过脱水,制成草砖或干草粉,提取叶蛋白,或压缩成颗粒饲料等。鲜草与禾本科牧草、青刈玉米等混合青贮,也有良好饲用效果。鲜草中含N0.50%左右,P2O50.13%左右,K2O0.37%左右,作绿肥用可以提高后茬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