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菜畦

为便利灌溉、排水、施肥及田间操作,改善通气条件和提高土温,将菜田作成的小区。中国在2000多年以前已使用菜畦种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前235)组织编撰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中有关于整地作畦及根据气候条件选择畦式的记载。汉代《氾胜之书》(公元前1世纪后期成书)中记述了区种法,即把田地分成小畦,便于精耕细作和施肥、灌水,用以栽培瓜、瓠、芋等,可以提高产量。

为便利灌溉、排水、施肥及田间操作,改善通气条件和提高土温,将菜田作成的小区。中国在2000多年以前已使用菜畦种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前235)组织编撰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中有关于整地作畦及根据气候条件选择畦式的记载。汉代《氾胜之书》(公元前1世纪后期成书)中记述了区种法,即把田地分成小畦,便于精耕细作和施肥、灌水,用以栽培瓜、瓠、芋等,可以提高产量。

畦的形式

中国常用的菜畦主要的有平畦、高畦和垄三种形式。

平畦

畦面与地面相平的畦。畦的长度和宽度根据地形、地势、灌溉设施、整地质量及蔬菜种类决定。地面平坦,灌溉效率高,栽培绿叶蔬菜、部分白菜类、葱蒜类蔬菜(培土大葱除外)、矮生菜豆等。菜畦可适当延长或加宽,以减少畦埂,提高土地利用率。栽培搭架的果菜类蔬菜,畦的宽度应考虑有利于合理密植及防病。平畦要求畦面平坦,否则灌水或降雨后土壤湿度不均匀,植株生长不整齐,特别是低洼积水处易引起根部病害,造成死苗。平畦的缺点是:灌水后畦面容易板结,防碍蔬菜生长;容易通过流水传播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黄瓜枯萎病等。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气候干燥的地区或季节,栽培宜密植且需经常灌溉的绿叶蔬菜和小型根菜类蔬菜,以及育苗等,多采用平畦。

高畦

畦面高于地平面的畦。中国北方的高畦,一般高10~15厘米,畦面宽60~70厘米,畦沟上部宽约60厘米,过高过宽的高畦灌水时水分不易渗到畦中心,操作也不方便;但畦面太窄,沟数增多,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降低。长江以南多雨,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地区,多采用深沟高畦,一般畦宽180~200厘米,沟深约23~26厘米,沟宽约40厘米。广州地区普遍采用的“水坑栽培”就是在整地后作成两畦一水坑(即深沟)的高畦,两畦共宽330厘米左右,中间有一条宽约33厘米,深约16厘米的浅沟,两畦间及畦周围的水坑宽66厘米,深60厘米,沟内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畦面种植蔬菜,可排可灌又能降低土温。

高畦有以下一些优点:①使耕土层增厚,土壤孔隙度增加,蔬菜根系发达。②雨季,多余的水顺沟排出,凸出的畦面也能蒸发一部分水分,使耕土层中的空气含量增多,减轻涝害。③土温容易提高,利于春播蔬菜的早熟高产。④灌水时水不超过畦面,可减轻通过流水传播的病害蔓延。⑤南方夏季采用深沟高畦,沟中经常存水,可降低土温。适宜栽培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南方还用以栽培叶菜类蔬菜。有些国家普遍采用高畦栽培,并使用筑畦机筑畦。筑畦机可以同时筑两条或三条高畦,有的筑畦机在筑畦的同时进行条施肥料、铺地膜及播种等作业。用筑畦机筑成的高畦,宽度、高度和紧实度一致,畦面平整,畦中间比两边高3厘米左右。

似较窄的高畦。垄底宽60~70厘米,上部稍窄,高约15厘米,垄间距离根据蔬菜种植的行距确定。春季,高垄的土温较易升高,利于蔬菜生长;秋季雨水多,病害严重,高垄有利排水,而且灌水时不直接浸泡植株,可减轻病害传播。灌水时水分从高垄的两侧渗入,土壤湿度较高畦充足而且均匀。中国北方多采用高垄栽培行距较大又适宜单行种植的蔬菜,如大白菜、大型萝卜、结球甘蓝等。

菜畦形式示意图

畦的方向

畦向(指畦的长边的沿长方向)与地面接受辐射光照的状况有密切关系。畦向不同,植株受到的日光强度、辐射热及空气流通状况不同,从而影响到植株群体中的温度、日照及水分状况。畦向应考虑栽培季节和地势倾斜度,冬、春季的高畦或高垄多用东西向,以使其南侧较多地接受太阳辐射光热,提高土温。早春在高垄的南侧播种小型萝卜、马铃薯或定植莴笋等,可以提早收获。地势倾斜的地块,畦向应考虑到保持土壤水分和防止土壤冲刷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