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菌核为主要利用部分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属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卧孔菌属)。学名Poria coccos (Schw.) Wolf.,别名松柏芋、茯菟、不死曲、松腴、金翁、更生。原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茯苓的栽培始于中国,南宋周密《癸辛杂识》中记载了当时茯苓栽培技术,选天然的幼小茯苓为苓种,将其夹于劈开的松根中,扎紧,再将松根埋入沃土中,三年即可收获。
一种以菌核为主要利用部分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属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卧孔菌属)。学名Poria coccos (Schw.) Wolf.,别名松柏芋、茯菟、不死曲、松腴、金翁、更生。原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茯苓的栽培始于中国,南宋周密《癸辛杂识》中记载了当时茯苓栽培技术,选天然的幼小茯苓为苓种,将其夹于劈开的松根中,扎紧,再将松根埋入沃土中,三年即可收获。安徽省的金寨、霍山、岳西,湖北省的罗田、英山,河南省的商城,云南省的楚雄,广西的蒙山等县是中国茯苓的著名产区。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茯苓性平、味甘,利尿。茯苓聚糖经人工转化,形成羧甲基茯苓多糖,对治疗慢性肝炎有效。以茯苓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茯苓糕点是美味的滋补品和传统食品。
茯苓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幼嫩时白色、棉绒状,衰老时棕褐色,细胞壁加厚、直径2~5微米;菌核是休眠器官和贮藏器官,形态不一,可为球圆形、椭圆形、卵圆形、扁圆形、长圆形、不规则形或板状,重量也颇不一致,小者500克左右,最大的可达数十公斤。表面稍皱或多皱,黄褐色、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质物非糊性。子实体是繁殖器官,无柄,大小不定,平铺于菌核表面,厚度0.3~4厘米左右,初白色,老后或干后变为淡黄白色,菌管管口多角形、大小不等,蜂巢状,直径0.5~2毫米。子实层20~30微米,无囊状体;担子细棒状,14~30×6~9微米,担孢子无色,透明,表面光滑,近圆柱形或梭形或倒圆柱形,6~11×2.5~3.5(-4.5)微米,有一弯曲的嘴尖。
茯苓种植主要有段木栽培法和树蔸栽培法两种。每窖用干松木三根,长60~80厘米,约15~20公斤,削皮留筋,每窖下种苓(肉引)150克或纯培养的种木片5~6片,浅盖沙土,经年可取,每窖可收获鲜茯苓5~15公斤。利用松树蔸栽培茯苓时,需将树蔸的侧根砍断,在树蔸上钻几个接种穴或劈开松根,将种苓或种木片塞进接种穴或夹在松根中,盖上沙土,经常进行管理。栽培茯苓要用干松木、苓场也要求干燥环境、要求质量较高的茯苓菌种。需深挖苓场土壤,段木接种下窖后盖土要浅。
茯苓的菌核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