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苦瓜

葫芦科(Cucurbitaceae)苦瓜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 L.,别名凉瓜,古名锦荔枝、癞葡萄。染色体数2n=2x=22。每100克嫩果含水分约94克、蛋白质0.7~1.0克、碳水化合物2.6~3.5克、维生素C56~84毫克。嫩果中糖甙含量高,味苦。随着果实成熟,糖甙被分解,苦味变淡。

葫芦科(Cucurbitaceae)苦瓜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 L.,别名凉瓜,古名锦荔枝、癞葡萄。染色体数2n=2x=22。每100克嫩果含水分约94克、蛋白质0.7~1.0克、碳水化合物2.6~3.5克、维生素C56~84毫克。嫩果中糖甙含量高,味苦。随着果实成熟,糖甙被分解,苦味变淡。多食用嫩果,印度和东南亚人食用嫩梢和叶,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还取花食用。

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印度、日本和东南亚栽培历史很久。17世纪传入欧洲,多作观赏用。中国在明代朱撰《救荒本草》(1406)中已有苦瓜的记载。明代徐光启撰《农政全书》(1639)提到南方人甚食苦瓜。说明当时在中国南方普遍栽培苦瓜,现分布全国。

植物学性状

根系较发达,深达30厘米,侧根分布直径1米以上。茎蔓生,五棱,浓绿色,被茸毛。茎节发生侧蔓、卷须和花芽。卷须单生。初生真叶对生,盾形,绿色;以后真叶互生,掌状深裂,绿色,具叶柄。花单生,雌雄异花同株。雄花萼片5,基部联合成钟形,绿色,花瓣5,黄色,具长花柄,中部着生盾形苞片;雌花,子房下位,花柄长,花柄中部也有一苞片。果实有纺锤形、短圆锥形、长圆锥形及圆筒形等,表面有10条左右不规则凸起的纵棱。嫩果浓绿色至绿白色,成熟时橙黄色,果肉开裂。种子盾形、淡黄色,外有鲜红色肉质组织包裹,味甜,可食用;种皮较硬而厚,有花纹;千粒重150~180克。

苦瓜

品种

按果实形状和表面特征分为长圆锥形和短圆锥形两类。前者如广东滑身苦瓜、长身苦瓜和长江流域的白苦瓜,果长约20~25厘米,横切面直径约5~6厘米,浓绿色,一般果重0.2~0.3公斤,早熟,品质好。后者如广东大顶苦瓜,果长约20厘米,横切面直径约11厘米,顶端圆钝,青绿色,果重0.2~0.6公斤,适应性强,品质优良。另外根据果实颜色深浅分为浓绿、绿和绿白等,绿色和浓绿色品种苦味较浓,长江以南栽培较多;淡绿或绿白色品种苦味较淡,长江以北栽培较多。

生长发育和果实形成

苦瓜整个生育过程约需100~200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慢,开花结果期占整个生育期的一半,开花结果的同时进行旺盛的茎叶生长,占总生长量的95%以上。主蔓一般在第4~6节发生雄花,并可连续发生。第一雌花多在第8~14节或更高节位发生,第一个雌花发生后每隔3~6节发生一个雌花,偶有连续发生雌花的。侧蔓一般在第一节后连续着生雄花,其后才发生雌花。低节位的雌花结果率较高。

苦瓜发芽需要30~35℃的温度,幼苗生长适温20~25℃,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生长不良。开花结果期间能忍受30℃以上较高温度。在25~30℃和良好的日照条件下,座果率高,果实发育迅速,苦瓜属于短日照植物。

栽培技术

多在春夏季栽培,播种季节由南至北,从2月至4月顺次延迟。华南和台湾等省还可秋季栽培。畦形和支架见

生长初期需压蔓,促发不定根,扩大根系的吸收能力。苦瓜侧蔓多,应摘除迟发生雌花的侧蔓,减少荫蔽,使养分集中结果。

苦瓜较耐肥,耐旱,不耐涝。栽种前施足基肥,苗期适当追肥,促茎叶生长。开花结果后持续供肥。苦瓜的果实发育快,花后10~12天达商品成熟,应及时采收。生长期间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雨天及时排水。果实顶部由绿转黄,表示进入生理成熟,可留种。经后熟、剖瓜取种、洗净阴干,在通风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