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豌豆

豆科(Leguminosae)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学名Pisumsativum L.,别名回回豆、荷兰豆、麦豆。染色体数2n=2x=14。每100克嫩荚含水70.1~78.3克、碳水化合物14.4~29.8克、蛋白质4.4~10.3克、脂肪0.1~0.6克、胡萝卜素0.15~0.33毫克,还含必需的氨基酸。嫩荚、嫩豆可炒食,嫩豆又是制罐头和速冻蔬菜的主要原料;嫩梢为优质鲜菜。

豆科(Leguminosae)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学名Pisumsativum L.,别名回回豆、荷兰豆、麦豆。染色体数2n=2x=14。每100克嫩荚含水70.1~78.3克、碳水化合物14.4~29.8克、蛋白质4.4~10.3克、脂肪0.1~0.6克、胡萝卜素0.15~0.33毫克,还含必需的氨基酸。嫩荚、嫩豆可炒食,嫩豆又是制罐头和速冻蔬菜的主要原料;嫩梢为优质鲜菜。

豌豆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菜用豌豆种植限界为68°N。收获干豌豆的可在低于56°N地区栽培。中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菜豌豆以江南各省较普遍。

豌豆

起源和演化

苏联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认为豌豆起源中心为埃塞俄比亚、地中海和中亚,演化次中心为近东;也有人认为起源于高加索南部至伊朗。豌豆由原产地向东首先传入印度北部、经中亚细亚到中国,16世纪传入日本,新大陆发现后引入美国。豌豆是古老作物之一,在近东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00年)和瑞士湖居人遗址中发掘出碳化小粒豌豆种子,表面光滑,近似现今的栽培类型。最早的豌豆有近东的耐干燥型和地中海沿岸的湿润型二类,前者可能是栽培品种的祖先。古希腊和罗马人公元前就栽培褐色小粒豌豆,后来又将豌豆传到欧洲和南亚,16世纪欧洲开始分化出粒用、蔓生和矮生等品种并较早普及菜用豌豆。中国最迟在汉朝引入小粒豌豆。《尔雅》中称“戎菽豆”,即豌豆。东汉崔寔辑《四民月令》中有栽培豌豆(豍)的记载。16世纪后期高濂著《遵生八笺》中有“寒豆芽”的制作方法和作菜用的记述(寒豆即豌豆)。19世纪中开始采食豌豆苗。

植物学性状

直根系,侧根少,分布在20厘米土层内,根系吸收难溶性化合物的能力较强。茎近四方形,中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顶端1~2对小叶,退化成卷须,叶面略有蜡质或白粉。叶柄基部有一对耳状大托叶,花单生或短总状花序,着生1~3朵花,蝶形,白、紫或多种过渡型花色。自花授粉,在干燥和炎热下能杂交,异交率10%左右。荚圆棍或扁形,有种子4~5粒或更多。豆荚内果皮含叶绿素。种子球形,表面光滑或皱缩。圆粒种有较大淀粉粒;皱粒种淀粉粒小,含水分多,糖化作用快,干燥后种皮易皱缩。种子寿命2~3年。

种类和品种

栽培的豌豆有三个变种:①粮用豌豆(var.arvense Poir.);②菜用碗豆(var.hortense Poir.);③软荚豌豆(var.macrocarpon Ser.)。按茎的生长习性分为蔓生、半蔓生和矮生三种类型。按豆荚结构分为硬荚和软荚两类。硬荚类型:内果皮的厚膜组织发达,荚不可食用,以青豆粒供食。品种有以制罐头为主的阿拉斯加和以鲜食为主的解放豌豆等;软荚类型:内果皮的厚膜组织发生迟,纤维也少,采收嫩荚。品种有大荚豌豆、福州软荚和食荚大菜豌一号等。还有专供采摘嫩苗的豌豆品种,如麻豌豆、白豌豆和无须豆尖一号等。

生长发育和产品器官形成

豌豆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荚期。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第一真叶出现。皱粒种的种子发芽始温3~5℃;圆粒种1~2℃;适温18~20℃。②幼苗期:从真叶出现到抽蔓前。幼苗能耐-4~-5℃的低温。③抽蔓期:植株茎蔓不断伸长,并陆续抽发侧枝。矮生和半蔓生类型的抽蔓期很短或无抽蔓期,茎蔓生长适温9~23℃,-5℃受冻。④开花结荚期:从始花到豆荚采收结束,开花时要求良好的光照和15~18℃的温度,不耐冻,结荚适温18~20℃,豌豆为长日照作物,有些品种在长、短日照下都能开花。蒸腾系数800,开花结荚期需水最多,干旱会减产。适于pH5.5~6.7的土壤,生产100公斤子粒约吸收氮3.09公斤,磷0.66公斤,钾2.86公斤。早、中、晚熟品种分别在5~8节、9~11节和12~16节处着生花。主蔓和生长良好的侧枝结荚多,开花后15天内以豆荚发育为主,嫩豆荚应在此时采收,15天以后则豆粒迅速发育。

栽培技术豌豆根部的分泌物会影响次年根瘤菌的活动和根系生长,因此忌连作。白花豌豆对连作更敏感,须4~5年轮作。南方秋播地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北方春播地区3月至4月播种,直播为主。育苗者苗龄15天左右、1~2叶定植。豌豆适与玉米和麦类间作或混种,豆、麦混播面积比宜3∶7。一般用平畦,低湿地可用高畦栽培。整地时施入有机质基肥,并加施磷肥。播前粒选或用盐水选种,有条件时可用二硫化碳熏蒸预防病虫害。春播地区晚播时可将吸胀种子放在5±2℃下,行5~10天低温处理,待幼芽长0.5厘米时播种。低温处理有降低第一花着生节位和促进早熟的效果。接种根瘤菌有利增产。播前浇足底水。条播时,行株距20×7~10厘米。穴播时穴距20~30厘米,播深4厘米左右。苗期适当追施氮肥,促进生根和茎叶生长。中耕1~2次。秋播区中耕时培土,有利幼苗越冬。蔓性种蔓长30厘米左右时支架。干旱时于开花前浇一水,结荚期浇水1~2次。抽蔓和坐荚时各施一次追肥,坐荚后根外施磷肥和锰、硼、钼等微量元素。采收嫩荚的,须待嫩荚充分肥大、柔嫩而子粒未发达时收。采收青豆粒的,须在豆粒肥大饱满、荚色由深绿变淡绿、荚面露出网状纤维时收。开花后40天左右收干豆粒。

采食豌豆嫩苗或嫩梢的栽培方法,北方于立冬至清明在阳畦或温室播种,南方行秋播,行距3厘米,播幅16~18厘米,幼芽1~2厘米时浅松土,防止胚茎弯曲。幼苗2~3片真叶,高3~5厘米时整株采收。也可.采用株行距20×20厘米,苗高16~18厘米时采摘顶端嫩梢。可收4~8次。

选无病株的基部豆荚作种,荚壳变黄时收获。经后熟、脱粒、哂至种子含水量11~12.5%贮藏。

贮藏加工

豌豆荚和青豆粒都是制罐和冷藏的优良原料。冷藏:经预冷、烫漂、包装,在-34℃低温速冻3~4分钟后,置-18℃中贮藏,售前须缓慢解冻。罐藏:开花后16~18天,豆粒直径0.6~1厘米时采收,经分级、烫漂、漂洗和精洗处理,在12小时内装罐。

病虫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白粉病。

褐斑病

Ascochyta pisi

为真菌病。在叶片上病斑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边缘明显。茎上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豆荚上病斑圆形,深褐色至黑褐色。各部位的病斑上均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高温高湿有利本病发生。通常采用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播种无病种子,喷洒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杀菌剂等方法防治。

白粉病

Erysiphe polygoni

为真菌病。为害叶、茎、荚,在病部产生白色粉末状物。可喷洒石硫合剂、粉锈宁、代森铵进行防治。

虫害有豌豆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