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少量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的组织。细胞分散在细胞间质中,不与外环境接触,故无极性;细胞间质由均质状的基质和细丝状的纤维组成。结缔组织来源于胚胎期的中胚层间充质,有连接、支持、防御、营养和运输等作用,是动物体内分布最广,形态结构最多样化的一大类组织。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等。
由少量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的组织。细胞分散在细胞间质中,不与外环境接触,故无极性;细胞间质由均质状的基质和细丝状的纤维组成。结缔组织来源于胚胎期的中胚层间充质,有连接、支持、防御、营养和运输等作用,是动物体内分布最广,形态结构最多样化的一大类组织。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等。
白色、疏松而柔软,形态不固定。细胞间质中的纤维较细,排列疏松,纵横交错,状如蜂窝故又称蜂窝组织。它广泛分布于皮下,并伴随血管、神经穿行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甚至细胞间。在体内除具有连系、支持、营养和输送代谢产物作用外,某些细胞和基质还有防御功能。疏松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基质三种成分构成。
种类很多,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等(图1)。①成纤维细胞:数量最多,有两种不同功能状态的细胞。一种为活跃状,细胞较大,呈扁平星形或梭形,核卵圆形、较大、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等,常依附在纤维旁,此时称成纤维细胞;另一种功能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细胞小,多呈梭形,核小而致密,胞质少,内含粗面内质网等也少,此时称纤维细胞,但它在组织损失修复时又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这种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分别形成纤维和基质。②巨噬细胞:有两种,一种是不活动的固着的巨噬细胞,又叫组织细胞,其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类似,但较小,核也小,染色较深,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性,内含许多小颗粒和空泡;另一种称游离的巨噬细胞,能作活泼的变形运动,有圆形、卵圆形或有短突起的不规则形,核常偏于细胞一侧,胞质弱嗜酸性或嗜碱性,常含有大量空泡和被吞噬的颗粒,溶酶体含量丰富。巨噬细胞有多种功能,如毒素等刺激物侵入机体时可引起变形运动,并集聚到刺激物周围,这种现象称趋化性;识别和吞噬作用,它接触并识别异物(外来颗粒、衰老红细胞、组织碎片)后,即伸出伪足将其吞噬,并对其进行处理,传给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反应,因而是参与机体免疫的重要细胞;分泌作用,它既能释放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细胞外物质,又能分泌干扰素、溶菌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防御功能。一般认为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也有少量直接由巨噬细胞分裂而来。③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的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周围。细胞大小和数量多少依动物而异,如兔较少,鼠、狗、猫和人较多;鼠的很大而人和猪的较小。核较小,染色较深,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异染性颗粒,内含有肝素、组织胺和慢反应物质,后两种物质可使小血管和微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强并可使支气管、细支气管等平滑肌收缩。当机体受到某些药物、花粉或异性蛋白等刺激时,其颗粒离开细胞并释放出组织胺,引起局部皮肤出现荨麻疹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④浆细胞:通常较小,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常偏于一端,染色质呈粗块状,沿核膜作放射状排列,这是浆细胞的重要特征;近核一侧的胞质中有一环状淡染区,为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区,胞质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它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因此,常见于微生物或异性蛋白易侵入的部位,如消化道和呼吸道固有层的结缔组织中和分泌期的乳腺等;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⑤脂肪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中含有大脂滴,核被挤压成扁圆形位于一侧,基部呈球形。成群分布于血管周围,能合成和贮存脂肪,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⑥未分化细胞:成体结缔组织内仍保留有很少量分化程度很低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它类似于成纤维细胞,但较小。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在组织更新和炎症或创伤时,可分裂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的平滑肌等,参与组织的修复。此外,在结缔组织中还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它来源于血液,数量多少视局部组织生理状况而定。
图1 疏松结缔组织
细胞间质中的有形成分,依纤维的形态结构不同分为三种。①胶原纤维:为主要纤维,新鲜时呈白色又称白纤维。它长短不一,粗细不等。每条胶原纤维由更纤细的胶原原纤维借少量蛋白多糖的粘合质连结而成,纤维有分支,纵横交错,多呈波浪形行走。其化学成分是胶原蛋白,在沸水或弱酸中易膨胀变成明胶,易被酸性胃液消化但不易被碱性肠液消化;它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②弹性纤维:数量较少,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有分支、粗细不等,常毕直行走,它由弹性蛋白组成,具有很大弹性,抗酸抗碱性强,加热不易分解,易被胰液消化。③网状纤维:数量很少,主要分布于毛细血管周围和结缔组织与上皮交界处的基膜中。纤维很细,分支多,互相吻合成网。其化学成分也是胶原蛋白,因其表面附着有较多的酸性蛋白多糖,显嗜银性,故又称嗜银纤维。在胃液和弱酸中都不溶解。
为均质、透明、粘稠的胶状物质。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多糖,多糖中含有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和肝素等,蛋白部分是糖蛋白,它们共同形成带有微小孔的分子筛,其周围有流动着的组织液(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及激素等);分子筛容许小于孔径的物质通过(如葡萄糖、气体分子和代谢产物等),大于孔径的大分子异物如细菌、异物颗粒或毒素等则不能通过,因此,基质对后者的扩散起着屏障作用。有的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等)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分解透明质酸,破坏基质的屏障作用,从而引起病菌扩散、炎症发生和蔓延。
由大量粗大而紧密排列的纤维成分和少量细胞成分组成,后者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基质成分少。形态固定。根据组织中纤维性质的不同可分致密胶原结缔组织和致密弹性结缔组织两种,前者胶原纤维数量多,粗大,排列紧密,常集聚成束,成纤维细胞分散于纤维束之间。如肌腱、韧带、皮肤的真皮和器官的被膜等;后者含有大量弹性纤维,主要分布于大动脉的中膜和项韧带等处。在体内主要起支持、连接、缓冲和保护等作用。
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网状细胞呈星状,有突起;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较多,相邻细胞的突起以桥粒连接成网,网孔中充满基质(组织液或淋巴液)。网状纤维由网状细胞产生,性质与疏松结缔组织的网状纤维相同,但数量较多且粗,它沿着网状细胞表面分布并由其突起包裹。分布于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骨髓等处,是造成血细胞发育的微环境。
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基质甚少,被少量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分成许多小叶。根据颜色、血管、神经分布及脂肪细胞结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白(黄)脂肪组织,其血管、神经不发达,脂肪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疏松结缔组织的脂肪细胞相同。分布于皮下、网膜、骨髓等处,有贮存脂肪和保护体温等作用。另一类是棕色脂肪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脂肪细胞的胞质内含有多个脂肪滴,核椭圆形位于中央,线粒体较多。在冬眠动物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幼体及成体都有,但猪缺如,它能产生大量热能,有利于幼体抗寒和动物冬眠时维持体温。
由少量软骨细胞和大量固态的细胞间质构成,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埋藏于其内的纤维。基质的化学成分是软骨粘蛋白,其中主要成分是酸性糖胺多糖,内含丰富的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角质素,还有蛋白质等,并结合有大量的水分。软骨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在基质形成的软骨陷窝内,陷窝周围的基质较浓厚形成软骨囊;基质内有不同的纤维,有胶原原纤维、弹性纤维、或胶原纤维等。软骨组织与软骨膜共同构成软骨器官(简称软骨),后者是软骨周围的致密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软骨细胞,在软骨生长、创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和神经,其营养靠软骨膜的血管通过渗透作用供给。软骨在体内起着支持、滑动和骨的连接等作用。根据软骨基质中纤维成分不同分为三种软骨,即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呈半透明的玻璃状,性质较脆,基质中含有少量很细的胶原原纤维,它与基质的折光性一致(图2),故在普通染色切片中难以区别。在软骨囊处基质含硫酸软骨素较多,而远离软骨囊的基质中含胶原原纤维较多。软骨浅层的细胞较幼稚,较小,呈扁平或椭圆形,常单个存在;向深部,它长大呈椭圆形或圆形,能进行分裂,从一个母细胞分裂来的子细胞(2~8个)常聚集在一起,外包软骨囊称同源细胞群。它分布在关节面、肋软骨及呼吸道等处。胚胎期的四肢骨和中轴骨都是透明软骨,以后由骨组织代替。
图2 透明软骨组织
基质中含有大量弹性纤维,互相交织成网,纤维较粗,分布于软骨细胞之间,深部多,边缘较少。它富有弹性,主要分布于耳廓和会厌等处。
是透明软骨与致密结缔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基质中含有大量胶原纤维束,束间有少量较小的成行排列的软骨细胞。主要分布于椎间盘、耻骨连合和关节盘等处。
是骨的基本结构,质地坚硬,起支持作用。由骨细胞、骨基质和骨胶纤维组成(图3)。骨细胞的胞体扁平,位于间质围成的骨陷窝内,由胞体向四周伸出许多突起,伸入间质形成的骨小管内。骨基质含有硫酸软骨素、蛋白质和主要由羟基磷灰石组成的骨盐。骨胶纤维就是胶原纤维。在板层骨内,基质和纤维结合在一起构成板层状结构,称骨板;相邻骨板内的纤维交错排列,以适应机体力学的要求;骨细胞的胞体分布在骨板之间,而细胞突起则穿过骨板层与相邻的细胞突起相连系。
图3 骨组织结构
(见淋巴器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