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立克次氏体

一类较小的细胞内专性寄生性原核微生物。多形性,呈短杆状或球状,甚至长丝状,600×300nm。存在于细胞质内,用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革兰阴性,姬姆萨染色呈蓝色,马氏染色呈红色,而宿主细胞质呈蓝色。电镜研究表明,立克次氏体有细菌的全部结构特征。立克次氏体一般只能在活的细胞中生长,过去多用鸡胚培养,近年来则用单层细胞。

一类较小的细胞内专性寄生性原核微生物。多形性,呈短杆状或球状,甚至长丝状,600×300nm。存在于细胞质内,用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革兰阴性,姬姆萨染色呈蓝色,马氏染色呈红色,而宿主细胞质呈蓝色。电镜研究表明,立克次氏体有细菌的全部结构特征。

立克次氏体一般只能在活的细胞中生长,过去多用鸡胚培养,近年来则用单层细胞。当宿主细胞的新陈代谢衰退时,有利于立克次氏体的增殖,温度达到40℃时繁殖不良,但在30℃时则可促使其增殖。磺胺类药物不但不能抑制,相反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立克次氏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一般不强,加热、干燥及化学消毒剂均可迅速杀灭。但Q热立克次氏体抵抗力较强,巴氏消毒60℃、30分钟仍然存活,在干粪和牛奶中则可存活数月之久。

在分类上立克次氏体为一个目,下分三科:立克次氏体科(Rickettsiaceae)、巴东氏体科(Bartonel-laceae)及无形体科(Anaplasmataceae),后两者寄生于人及动物红细胞。立克次氏体科又分为三属:立克次氏体属(Rickettsia)、艾希氏体属(Ehrlichia)及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艾希氏体属可引致反刍动物的蜱咬热及心水病等。沃尔巴克氏体属只寄生于昆虫,对脊椎动物无致病性。通常立克次氏体的概念主要是指立克次氏体属而言,它是医学上的重要病原体。

立克次氏体的自然储存宿主为节肢动物,它可在其体内繁殖但并不致病,某些节肢动物如虱蜱、恙虫等则为立克次氏体的传播媒介。人畜是立克次氏体的非自然宿主。

对人类致病的立克次氏体分5组,分别为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Q热及战壕热。对家畜可引致反刍动物的心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