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曲霉属

全部表面放射状生出。小梗单层或双层,分生孢子串生于小梗顶端,作辐射状排列或丛集成柱形。分生孢子具有各种形状、颜色和纹饰。少数种能形成有性阶段,产生闭囊壳子囊果,分属散囊菌属(Euro-tium)、新沙特莱属(Neosartorya)和泡波曲霉属(Emericella)。某些种能产生或偶尔产生菌核及类菌核结构。菌落颜色多样,且较稳定,是分类的主要特征之一。

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基部有厚壁足细胞,分生孢子成串,聚生成头状体的霉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营养体由具横隔分枝菌丝构成,无色或明亮颜色,部分埋伏型,部分气生型。分生孢子梗从特化的厚壁和膨大的菌丝细胞——足细胞生出,略垂直于足细胞长轴。孢子梗大部无横隔,光滑、粗糙或有痣点,常在顶部膨大形成棍棒形、椭圆形、半球形或球形的可孕性的顶囊,顶囊表面产生小梗,小梗或平行簇生于顶囊项部,或自顶囊全部表面放射状生出。小梗单层或双层,分生孢子串生于小梗顶端,作辐射状排列或丛集成柱形。分生孢子具有各种形状、颜色和纹饰。少数种能形成有性阶段,产生闭囊壳子囊果,分属散囊菌属(Euro-tium)、新沙特莱属(Neosartorya)和泡波曲霉属(Emericella)。某些种能产生或偶尔产生菌核及类菌核结构。菌落颜色多样,且较稳定,是分类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他依据是分生孢子头(包括泡囊、小梗和分生孢子链)的形状、大小,分生孢子梗的长度和表面特征,小梗着生方式和大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纹饰等。根据雷珀和芬内尔(Raper和Fennell)的《曲霉属》(1965)共分18个群,132个种和18个变种,迄今其中约有40种已发现有性阶段(见图)。

曲霉在自然界分布极广,从两极到热带,几乎可在一切类型基质上出现,是实验室中的常见污染菌。某些嗜高渗压的种(灰绿曲霉群)在相对湿度70%左右也能发育生长。在湿热条件下常引起皮革、布匹及其他工业产品严重生霉劣化。许多种能引起食物和饲料变质,有的甚至产生毒素,如黄曲霉(A.flavus)产生黄曲霉素,烟曲霉(A.fumigatus)引起人和动物肺病,构巢曲霉(A.nidulans)可从病指甲上分离到。由于曲霉强大的酶活性,故用于许多工业生产,如黑曲霉(A.niger)用于柠檬酸发酵和制酒中的糖化菌,米曲霉(A.oryzae)用于淀粉酶制造等,通过菌种的选育诱变,已得到不少优良菌系。此外尚有用于产生抗生素和甾族化合物的转化等其他用途。由于曲霉生物化学变化的多样性,许多新的用途尚待发掘。

(颜耀祖 周湘泉)

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