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食管与小肠之间的消化管膨大部。可暂时贮藏食物、分泌胃液、拌和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并产生一些激素,促进胃肠的分泌和活动。脊椎动物胃的形态胃的形态与体腔的宽窄有关。鱼类全头亚纲、一些硬骨鱼和有尾两栖类的胃呈直管状、与食管不易区分。体腔的增大常伴随胃横径的扩大,并向右扭转,形成大弯和小弯,见于无尾两栖类。爬行类的鳄则形成胃壁很厚的肌胃。禽胃分前后两部:前部为腺胃或前胃,后部为肌胃。
介于食管与小肠之间的消化管膨大部。可暂时贮藏食物、分泌胃液、拌和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并产生一些激素,促进胃肠的分泌和活动。
胃的形态与体腔的宽窄有关。鱼类全头亚纲、一些硬骨鱼和有尾两栖类的胃呈直管状、与食管不易区分。体腔的增大常伴随胃横径的扩大,并向右扭转,形成大弯和小弯,见于无尾两栖类。爬行类的鳄则形成胃壁很厚的肌胃。禽胃分前后两部:前部为腺胃或前胃,后部为肌胃。腺胃呈短纺锤形,介于食管胸段与肌胃之间,内腔较大;肌胃俗称肫,紧接于腺胃之后,呈两侧略扁的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双凸体,色暗红,肌肉壁厚,质地坚实。肌胃内经常含有吞食的砂砾,故又称砂囊(见图)。
脊椎动物胃的形态和类型
按外形可分为单室胃和多室胃。
①单室胃,为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胃。一般呈“丁”或“U”形囊,略向上弯曲。上缘短、凹,称胃小弯,下缘长、凸,称胃大弯。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胃的左部膨大叫胃底,猪胃左端背侧还有一扁平的锥状盲囊,称胃憩室;中部叫胃体;右部较缩细叫幽门部。胃的出口叫幽门,接十二指肠,此处表面有环状缩细部,为幽门括约肌所在,单室胃依粘膜的特点又分为:①单室无腺胃或食管型胃,胃粘膜与食管粘膜相似,色白,衬以复层扁平上皮,缺腺体,见于鸭嘴兽、针鼹;②单室腺胃或肠型胃,胃粘膜柔软,衬以单层柱状上皮,具有胃腺,见于猫、狗、兔和人类等;③单室混合型胃,胃粘膜分为两部分,贲门附近为食管型上皮,其余部分为肠型上皮,见于鼠类、猪和马等。猪的无腺区不大,马的很大,几乎占胃粘膜的1/3。④多室胃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室组成。食草啮齿类绢鼠为二室胃,第一室称前胃,无腺体,第二室相当于单室腺胃。海豚为三室胃,前胃无腺体,第二室为主胃,相当于胃底腺部,第三室为幽门胃,相当于幽门腺部,并以连接管与第二室相连;白暨豚亦是多室胃,其前胃并非无腺部,而是扩大的腺胃,后接三个较小的室。偶蹄反刍类如牛、羊、鹿的胃分四室: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胃合称前胃,无腺体;皱胃是真正的腺胃。瘤胃分为背、腹两个大囊,每囊的后端均以盲囊终止。网胃位于瘤胃背囊的前端,呈稍扁的长椭圆形。瓣胃呈球形(牛)或卵圆形(羊),位于瘤网胃右侧。皱胃呈梨形,位于瘤胃腹囊的右侧,瓣胃的腹侧,幽门部斜向上弯曲。成年动物四胃的容量比例如下:瘤胃牛占80%,羊占79.1%;网胃牛占5%,羊占6.8%;瓣胃牛占7%,羊占3%;皱胃牛占8%,羊占11.1%。
瘤胃内面被肉柱围成瘤胃内口,沟通背囊与腹囊。瘤胃的入口为贲门;从贲门处起有网胃沟(又称食管沟)沿瘤胃和网胃右壁略呈螺旋状延伸到网瓣胃口。在哺乳期当幼畜吮乳时,沟的两唇可闭合成管状,将乳汁直接导入皱胃。
由腺胃和肌胃两部分构成。①腺胃粘膜大部分呈微红色,衬以含粘蛋白颗粒的单层柱状上皮,粘膜表面有许多凸出的圆形乳头。胃腺有单管腺和复管腺两种:浅层为单管腺,由上皮凹陷于固有层而成,衬以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导管短,开口于粘膜褶之间的沟内,主要分泌粘液:深层为复管腺,位于固有层内,体积大,在切面上肉眼可见。深腺细胞仅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具有哺乳动物胃腺壁细胞和胃酶细胞(主细胞)的特征,称泌酸胃酶细胞;兼有产生盐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腺小管呈辐射状排列,汇集于宽大的集合窦,自此窦经导管开口于乳头的中央。固有层内散布许多淋巴细胞。粘膜肌被深腺分隔为两层。粘膜下层不发达。肌层由薄的内、外纵肌和较厚的中环肌组成,外被浆膜。②肌胃分背侧和腹侧两部,每部各具前背和后腹盲囊。前背盲囊有腺胃和十二指肠的分别开口,两口相距甚近。肌胃主要由一对侧肌和一对中间肌构成。侧肌很厚,为暗红或蓝红色环行平滑肌;中间肌较薄,分布于上述两盲囊部,色淡红,它们均起于中央腱膜。肌层外面被有浆膜,内面以薄的粘膜下层与粘膜连接。粘膜衬以单层柱状上皮,并深入固有层内形成单管腺,其分泌物(类角质垂直杆和水平基质)与脱落的上皮细胞一起在酸性环境中形成厚的类角质膜(肫皮),它是一种粘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无论单室胃和多室胃,其胃壁均具有典型管状器官的四层: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
粘膜通常形成许多纵褶。表面密布许多胃小凹,胃腺开口于其底部;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能分泌粘液,以防粘膜自溶。上皮细胞约3~4天更换一次,固有层大部分被胃腺所占。粘膜依胃腺的不同类型分为三个明显的腺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各腺区的范围因动物种类而不同。贲门腺区和幽门腺区分别含有贲门腺和幽门腺,它们均为分支、迂回的单管腺,主要分泌粘液,并含电解质,还可能分泌溶菌酶。胃底腺区粘膜暗红,含胃底腺,为分支直管腺,由4种类型的细胞组成:①主细胞,数量最多,主要位于腺的体部和底部,呈短柱状或圆锥形,胞质嗜碱性,分泌胃蛋白酶原;②壁细胞或泌酸细胞,胞体较大,常单独存在,并位于主细胞外周,胞质嗜酸性,分泌盐酸;③颈粘液细胞,主要位于腺的颈部,夹于前两种细胞之间,具有粘液细胞特征,分泌粘液;④内分泌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呈单个嵌在基底膜与主细胞之间,胞质内具有小颗粒,以银染色或电镜观察可以辨认。粘膜肌层通常由内环、外纵行平滑肌组成,收缩时有助于胃腺分泌物排出。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淋巴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肌层由内斜、中环、外纵行三组平滑肌组成,肌间结缔组织中也含血管、神经节和肌间神经丛。环行肌厚,在幽门处形成幽门括约肌,致使粘膜和粘膜下层突出于胃腔面,在猪形成显著的隆凸称幽门圆枕。胃的外面被以浆膜。
前胃粘膜均衬以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角质化,固有层内无腺体。瘤胃粘膜呈棕黄黑色,除肉柱和前庭外具有许多叶状或圆锥状乳头,上皮具有保护和吸收低级脂肪酸的作用。网胃粘膜形成许多蜂窝状皱褶,并由次级被褶分成更小的网格,褶和网格底部均具角质乳头。在瓣皱胃口的粘膜形成一对皱褶,称瓣胃帆,有防止皱胃内容物逆流入瓣胃的作用。瓣胃粘膜形成约百余片瓣叶,依大小分四级,相间排列,在横切面上呈放射状。瓣叶密布小的角质乳头,瓣胃底壁沿小弯有瓣胃沟,沟通网胃沟与皱胃。皱胃与单室腺胃的结构相似。粘膜形成十几片斜行皱褶。胃底腺区大,约占2/3,胃底腺短而密。幽门处具有幽门圆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