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亮热厉螨

危害蜜蜂最严重的螨类之一,俗称小蜂螨。学名Tropilaelaps clareae Delfinado et Baker。寄螨目,厉螨科,热厉螨属。菲律宾M.D.德尔芬纳多和美国E.W.贝克于1961年在菲律宾八打雁省(Batangas)的死蜂体上和蜂场附近营巢的田鼠上采到标本

危害蜜蜂最严重的螨类之一,俗称小蜂螨。学名Tropilaelaps clareae Delfinado et Baker。寄螨目,厉螨科,热厉螨属。菲律宾M.D.德尔芬纳多和美国E.W.贝克于1961年在菲律宾八打雁省(Batangas)的死蜂体上和蜂场附近营巢的田鼠上采到标本,并作了描述和定名。1962年美国A.S.迈克尔在菲律宾布拉干省(Bulacan)西方蜜蜂的子脾上发现了亮热厉螨。1963年菲律宾V.J.赛维拉在东方蜜蜂蜂群内未找到亮热厉螨,他还在蜂场附近捕捉,检查了许多田鼠,也未发现它们。因此对亮热厉螨寄生于田鼠的观点持有异议。菲律宾F.M.莱古和美国R.A.莫尔斯于1968年检查8群大蜜蜂,其中7群有亮热厉螨,另一群无螨的是在数周前曾发生过自然分蜂,中断了产卵周期。由此证实大蜜蜂是热厉螨的原来寄主。

分布与危害

亮热厉螨主要分布于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及印度、阿富汗两国。中国在1960年前后首先在广东省发现,以后逐渐向北蔓延,目前这种螨类已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各省区普遍发生。

亮热厉螨是典型的巢房内寄生虫,因此蜜蜂的幼虫和蛹受害严重。受害蜂群的幼虫和蛹大批死亡,腐烂变黑,即使能羽化出房的幼蜂,肢体亦残缺不全。严重时,可使整群、整脾的幼蜂不能正常羽化出房,群势迅速削弱,导致全群毁灭。

形态特征

卵为近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长0.65毫米,宽0.54毫米。幼虫在卵内形成,呈椭圆形,白色,足3对,24小时内伸出第4对足,变成前期若虫。前期若虫体呈椭圆形,乳白色,体背有细小的刚毛。长0.55毫米,宽0.38毫米,足4对。44~48小时后蜕皮变为后期若虫。后期若虫体呈卵圆形,体背有细小刚毛,长0.72~1.03毫米,宽0.50~0.68毫米,足4对,第1对足较细长;再经44~53小时蜕皮成为成虫。雌成虫呈卵圆形,体长1.03毫米,宽0.56毫米。浅棕色,体背为一整块骨板所覆盖,其上密生刚毛。腹面胸叉明显,胸板为马蹄形,生殖腹板为窄长条形,前端与胸板相嵌,后端紧接肛板。肛板为梨形。螯肢钳状。不动趾具2齿。足4对,各跗节末端有爪垫。雄成虫呈椭圆形,淡棕色,长0.95毫米,宽0.56毫米。胸板、生殖腹板与足内板合并成为全腹板,生殖孔位于板之前端。螯肢的可动趾特化成波形弯曲的导精趾。(图1;彩图54)

图1 亮热厉螨各期虫态

生活习性

蜂螨卵期极短,产下后15~30分钟即孵化为幼虫,经一天后发育为前期若虫,若虫期4天(前期若虫和后期若虫各2天),后期若虫经蜕皮变为成虫。成虫在蜜蜂繁殖期的寿命平均为9~10天,最长19天。亮热厉螨的整个繁殖和发育过程都在蜜蜂幼虫和蛹房内完成,新长成的成螨随羽化的幼蜂爬出巢房外,往往4小时之内就可潜入其他大幼虫房内,48~52小时后开始产卵。

亮热厉螨必须依赖于蜜蜂的幼虫和蛹生活和繁殖,蜂群断子,通常仅能存活1~3天。在北京地区,春季蜂群中,亮热厉螨发生极少,6月以前罕见。入秋后,蜂群中亮热厉螨的寄生率几乎呈直线上升,8~9月达到高峰。但到11月以后(即蜂群断子后),蜂群中亮热厉螨的数量又急剧减少(图2)。波兰J.沃依科1987年报道,亮热厉螨的卵期为0.3~0.4天,幼虫期为0.3~0.6天,前期若虫1.7~2.0天,后期若虫3.0~3.8天,整个发育期为6天。雌性亮热厉螨进入工蜂幼虫房后,比雅氏瓦螨较早产卵,在工蜂幼虫吐丝作茧期,即工蜂发育阶段的第9~10日,产下第一粒卵;整个产卵期约5天;多数产1~2粒卵,最多4粒;其后代在工蜂羽化时均能完成发育。亮热厉螨在工蜂体上最多能存活两天。在封盖巢房外一般只停留1.3天,最多两天。在25天内,雅氏瓦螨只能发生一代,而亮热厉螨能发生两代,这是热厉螨虫口比瓦螨能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图2 亮热厉螨在一年中的消长情况

防治

热厉螨个体小,不易看到。它们在巢房外停留时间短,繁殖速度快,当看到子脾上有亮热厉螨爬行时,封盖工蜂幼虫螨的寄生率可能已达到25%以上,比在蜂体上的寄生度高15倍以上。如不及时防治,蜂群在当年冬季就会灭亡。这时只能采取提出子脾的分巢治疗法,即将全场蜂群的封盖子脾全部提出,脱除蜜蜂,集中放于空继箱内,一垛4~5箱,用硫磺熏烟2~3分钟,或用甲酸熏杀。健康蜂可依靠封盖子自身所产热量发育,羽化出房。在7日内,蜂群中陆续封盖的子脾,分批提出,集中处理。消灭亮热厉螨较有效的药剂有硫磺粉、强力杀螨剂、阿皮斯丹。(见雅氏瓦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