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lifera L.。简称西蜂。原产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由于欧洲移民的携带和商业上的交往,现已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养蜂生产上采用的主要蜂种(见蜜蜂属)。1758年,林奈在所著《自然系统》一书第10版中,将瑞典的黑色蜜蜂作为指名亚种,将西方蜜蜂的学名定为Apis mellifera,原意为采蜜的蜂。
蜜蜂属的一个种。学名Apis mellifera L.。简称西蜂。原产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由于欧洲移民的携带和商业上的交往,现已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养蜂生产上采用的主要蜂种(见蜜蜂属)。
1758年,林奈在所著《自然系统》一书第10版中,将瑞典的黑色蜜蜂作为指名亚种,将西方蜜蜂的学名定为Apis mellifera,原意为采蜜的蜂。1761年他觉得原定名不妥,将其改为Apis mellifica,意思是指酿蜜的蜂,发表在《动物区系》续刊(Fauna succ.)第2版上。但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规定的优先权律,原学名含义虽不十分准确,西方蜜蜂学名仍采用前者。
在自然状态下,西方蜜蜂在洞穴中营巢。蜂巢由若干片相互平行并与地面垂直的巢脾组成。蜂王、工蜂和雄蜂分化明显,工蜂第6腹节背板上无绒毛带,后翅中脉末端无分叉,前翅长8.0~9.5毫米,喙长5.5~7.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从深灰褐色至黄色。彼此间有较完善的信息传递方式;工蜂在巢门踏板上扇风时头朝向巢门;雄蜂房盖中央无气孔。西方蜜蜂按其地理分布分为以下各型:
原产于欧洲,包括欧洲黑蜂、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黄色高加索蜂、克里米亚蜂、喀尔巴阡蜂、马其顿蜂、北俄森林蜂、乌克兰蜂和伊比利亚蜂。对温带、亚寒带的蜜源、气候等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少数低纬度品种对亚热带环境条件适应性强。采集力、产卵力较强,一般能维持较大的群势,性情较温驯,经济价值较高。其中欧洲黑蜂、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是公认的经济价值最高的品种,对现代养蜂业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世界性蜂种,它们之间的杂交,能形成经济性状优越的蜜蜂杂交种。(见图)
三个欧洲型西方蜜蜂品种的工蜂
对欧洲型地理亚种的划分方法,学术界尚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喀尔巴阡蜂和马其顿蜂不是地理亚种,而是卡尼鄂拉蜂的两个不同的生态型;北俄森林蜂也不是地理亚种,而是欧洲黑蜂的一个生态型;乌克兰蜂属于欧洲黑蜂和卡尼鄂拉蜂的过渡类型。
在前苏联养蜂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远东蜂,是乌克兰蜂和中俄罗斯蜂(欧洲黑蜂的一个生态型)长期杂交形成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混有高加索蜂和意大利蜂的血统。中国的东北黑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俄国传入中国东北的远东蜂,它们对当地的蜜源、气候条件已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性。
欧洲型在进化上是西方蜜蜂中最高级的一个类型,其中伊比利亚蜂是和非洲型亲缘关系最近的一个亚种。
原产于非洲。根据F.鲁特纳的鉴定,有埃及蜂、突尼斯蜂、摩洛哥大蜂、苏丹小蜂、撒哈拉蜂、东非蜂、坦桑海滨蜂、乞力马扎罗蜂、西非蜂、单色蜂、海角蜂和也门蜂。它们对热带、亚热带的蜜源、气候等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性情普遍较凶暴,经济价值不高,除原产地外,很少有人饲养。
有些学者认为,非洲型中的摩洛哥大蜂、苏丹小蜂、撒哈拉蜂、坦桑海滨蜂、单色蜂和也门蜂仅发现于某些局部地区,只测定了少数标本,在形态学上虽与其他地理亚种有明显区别,但对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尚研究得不够深入,因此关于它们的分类地位还不能作肯定的结论。
非洲型在进化上是西方蜜蜂中比较原始的类型,其中突尼斯蜂是非洲型向欧洲型演化的过渡型亚种,是撒哈拉蜂—突尼斯蜂—伊比利亚蜂—欧洲黑蜂进化锁链中的一环。
原产于中近东地区,有塞浦路斯蜂、叙利亚蜂、安纳托利亚蜂和波斯蜂等。
塞浦路斯蜂原产于塞浦路斯岛,工蜂个体比意大利蜂略小,腹部前三节背板为橙黄色,其上各有一条黑色环带,后三节背板为黑色,腹部腹板除最后两节外,通常呈鲜明的橙黄色,这是塞浦路斯蜂最明显的特征。蜂王腹部为浅黄色,每节背板都有一条新月形的黑环。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性情凶暴。中国在1973年、1974年曾引入过两批塞浦路斯蜂王,由于其工蜂凶暴,难于饲养管理,已被淘汰。
叙利亚蜂原产于叙利亚、黎巴嫩和沙特阿拉伯一带,分为勇士蜂和羊蜂两个生态型。黎巴嫩的叙利亚蜂产卵力和哺育力很强。采集勤奋,与意大利蜂近似。
安纳托利亚蜂原产于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个体大小与塞浦路斯蜂相似,工蜂和雄蜂为灰黑色,蜂王为深褐色。产卵力强,节约饲料,易感染麻痹病。中国在1975年曾引入过少量的安纳托利亚蜂王,现已被杂交。(见蜜蜂品种)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