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农药覆盖密度

单位面积内沉积的农药雾滴数或粉粒数。单位面积内雾滴或粉粒数越多,则药剂同病原菌或害虫接触的频率越高,渗透植物表皮的量也越大,因而对于病虫和杂草的防治效果也越好。但不同种类的病、虫和杂草,对于不同的农药有一最适覆盖密度。过高则费药而且易导致药害,过低则病菌或害虫接触不到足够的致死剂量。影响因子最适覆盖密度的确定主要须考虑到三方面因素。①雾滴(或粉粒)细度:呈正相关。

单位面积内沉积的农药雾滴数或粉粒数。单位面积内雾滴或粉粒数越多,则药剂同病原菌或害虫接触的频率越高,渗透植物表皮的量也越大,因而对于病虫和杂草的防治效果也越好。但不同种类的病、虫和杂草,对于不同的农药有一最适覆盖密度。过高则费药而且易导致药害,过低则病菌或害虫接触不到足够的致死剂量。

影响因子

最适覆盖密度的确定主要须考虑到三方面因素。①雾滴(或粉粒)细度:呈正相关。对于一定的农药剂量而言,雾滴(或粉粒)越细则形成的雾滴数和颗粒数越多,设n代表雾滴(或粉粒)数,则

农药覆盖密度

式中 d为雾滴(或粉粒)直径(微米);Q为施药液量(升/公顷)。可见,雾滴和粉粒直径越小、施药液量越大,则雾滴(或粉粒)数越多,农药覆盖密度也越大。用立方体分割法来说明: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立方形固体颗粒,对沉积表面的覆盖面积仅为1平方厘米。如把此立方体分割为边长为0.001厘米(10微米)的微小立方体颗粒,则可形成100万个微粒,其总覆盖面积增大为1000平方厘米。对于圆球形雾滴,直径缩小1/2,则1个雾滴可分割为8个小雾滴,即雾滴覆盖密度增大到8倍;从圆球形雾滴的投影面积来看,则8个小雾滴的投影面积比分割前1个大雾滴的投影面积增大1倍。当农药剂量确定时,防治效果同单位面积内的雾滴或颗粒数呈正相关。药剂的种类不同、雾滴或颗粒中所含的药剂浓度不同均会对单位面积内雾滴(或粉粒)数量的要求产生影响。如用N代表雾滴(或粉粒)的数量,帕尔默(A.Palmer,1982)等提出,可以用LN50(半数致死雾滴或粉粒数)来表达和比较不同药剂或不同浓度的药剂的覆盖密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②雾滴(或粉粒)有效半径:一种药剂的雾滴或颗粒对周围的病原菌或害虫发生致毒作用所能达到的距离。由于药剂的气化能力或由于药剂在植物表面水膜中或表面蜡质层中的水平溶解扩散作用,雾滴或颗粒能对一定距离之内的病虫发生致毒作用。这种气化和溶解扩散作用因药而异,也因雾滴(或粉粒)所含的药剂浓度而异。药剂浓度高则水平溶解扩散距离大,即有效半径大。阿布达拉(M.R.Abdalla,1983)等提出,如以能使病虫死亡50%处的距离来表达,则LDist.50(致死中距)可用来作为比较不同药剂和药剂浓度的药效的一个参量。雾粒有效半径同雾粒覆盖密度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决定因子。雾粒有效半径往往受温度的影响,具有气化性的药剂受温度的影响更大。③生长稀释作用:植物叶片在生长过程中面积不断扩大,有些植物生长扩大的速度很快,雾滴(或粉粒)的覆盖密度会随之降低。所以,实际上最初建立的覆盖密度应保证在防治时期内,不致因生长稀释作用而降低到有效密度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