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杀虫脒

最早开发的甲脒类杀虫杀螨剂。化学结构式: 杀虫脒 1966年联邦德国先灵公司(Schering AG)和瑞士汽巴公司(Ciba AG)开发。性能纯品为白色结晶,溶点32~35℃,沸点163~165℃/1866.48帕。20℃时蒸气压为4.666×10-2帕。20℃时水中溶解度250毫克/升,在丙酮、苯、氯仿、乙酸乙酯、己烷、甲醇中溶解度大于20%。与酸作用形成盐。

最早开发的甲脒类杀虫杀螨剂。化学结构式:

杀虫脒

1966年联邦德国先灵公司(Schering AG)和瑞士汽巴公司(Ciba AG)开发。

性能

纯品为白色结晶,溶点32~35℃,沸点163~165℃/1866.48帕。20℃时蒸气压为4.666×10-2帕。20℃时水中溶解度250毫克/升,在丙酮、苯、氯仿、乙酸乙酯、己烷、甲醇中溶解度大于20%。与酸作用形成盐。杀虫脒盐酸盐熔点225~227℃(分解),溶解度:水大于5%,甲醇大于30%,氯仿1~2%,苯和己烷0.1%。酸性溶液中稳定,中性溶液中易析出结晶,遇碱分解。急性毒性中等。原药急性口服LD50对大鼠为34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对兔大于4000毫克/千克。其盐酸盐急性口服LD50对大鼠为27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对家兔大于4000毫克/千克。慢性毒性属高毒。杀虫脒及生产用中间体和代谢产物邻甲苯胺和对氯邻甲苯胺对小鼠有致癌作用,对人体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很多国家已禁止生产和使用。对鱼类、蜜蜂、害虫天敌影响小。对家蚕有毒。有胃毒、触杀、拒食作用,也有一定杀卵和内吸传导作用,残效较长。

应用

用于防治棉花和水稻害虫。①防治棉叶螨、棉铃虫、棉红铃虫等。每公顷用25%水剂2250~3000克对水喷施。②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每公顷用25%水剂2250克,于螟虫盛孵前3~5天,以毒土或泼浇方式施入水层3~6厘米的稻田中。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只准用一次,安全间隔期50天。不准在其他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药材、茶叶、烟草、甘蔗、甜菜等作物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