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激素

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激素被释放后,一般经血液循环传送到靶细胞活化或抑制其固有的反应。激素源于希腊文,意指刺激。实际上激素不仅表现刺激作用,还表现抑制作用。激素的概念不限于由血液循环运往远距离靶细胞起作用的那些原始含义的激素,还包括通过细胞间液扩散到邻近细胞起作用的局部激素,以及由神经细胞体产生,沿轴突的轴浆流动到末梢,再经血液循环途径起作用的神经激素。

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激素被释放后,一般经血液循环传送到靶细胞活化或抑制其固有的反应。激素源于希腊文,意指刺激。实际上激素不仅表现刺激作用,还表现抑制作用。激素的概念不限于由血液循环运往远距离靶细胞起作用的那些原始含义的激素,还包括通过细胞间液扩散到邻近细胞起作用的局部激素,以及由神经细胞体产生,沿轴突的轴浆流动到末梢,再经血液循环途径起作用的神经激素。

分类

按化学性质划分3类:①蛋白质和肽类激素。种类最多,分子结构变化大,最小的由3个氨基酸组成的促甲状腺释放激素,最大的可由198个氨基酸组成的催乳素;②胺类激素。都是氨基酸衍生物,如色氨酸转变成褪黑激素,酪氨酸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和儿茶酚胺的原料;③脂类激素。主要是类固醇和固醇类激素,也包括前列腺素类(表)。

动物激素

动物激素(续)-1

一般性质

具有一定特异性,只对特定的细胞(靶细胞)产生作用;只能调节反应的速度,加强或减弱固有的反应,不能引发细胞内的新反应;微量就起作用,有效剂量常以微克计,有些激素皮克就能表现作用;分泌速率不均一,有些激素呈现断续性或周期性分泌;通过代谢,在肝、肾或靶细胞内失活或排出体外。

合成与释放

蛋白质和肽类激素一般在细胞内核糖体上合成,储存于高尔基体的小颗粒内。许多多肽激素首先合成不表现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前体物即激素原(prohormone),一些激素原还有更大分子的前身物质,称为前激素原(preprohormone)。在适宜条件下,这些物质经酶作用,使肽腱裂解后变成有活性的激素,释放出来。类固醇激素和胺类激素主要在细胞的滑面内质网中,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而后释放。血中类固醇激素一般与载体蛋白质结合,少量呈游离状态随血液运输。游离型激素才能发挥生理作用,游离的激素逐渐消耗,结合形式的激素不断游离出来加以补充,起着流动储备库的作用,可缓和激素浓度,使之不至于急剧变化,以适应机体需要。

功能

动物体生理过程的稳态依靠神经和激素两种调节的紧密配合。主要功能表现在:通过调节蛋白质、糖、脂肪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维持代谢平衡;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以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参与水盐代谢的调节,调控细胞外液的组成和容量,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成熟,调节发情、排卵、受精、妊娠、分娩、泌乳等生理过程;动物对敌害环境的适应,如低等脊椎动物的防护性皮肤变色反应,哺乳动物对寒冷的惯服、驯化和有害刺激的抵抗等。激素发挥作用是通过与靶细胞存在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实现的。某些含氮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通过第二信使(cAMP、cGMP、IP3、Ca2+等)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而发挥作用。类固醇激素的分子量小,且具有脂溶性,可以进入靶细胞内,与细胞核内的特异受体相结合,通过基因的作用,诱导蛋白质合成而产生生物效应。

激素分泌的调节

各种激素的基础分泌量是相对稳定的,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将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机体的需要。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两方面影响:①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可影响中枢神经活动,通过下丘脑调控各内分泌腺的机能,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②受靶细胞活动的影响,即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当某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产生激素或使某种代谢物超过正常水平时,便会返回来抑制该内分泌腺的机能,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反之,这种生理效应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则反馈抑制作用消失,该种激素分泌就增加。在多数情况下是以这种负反馈方式进行调节的。有时也表现正反馈方式,如卵巢在排卵前分泌的雌二醇可反馈性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可见正、负反馈调节可调整激素的正常分泌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