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姜片吸虫病

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诸国,在中国主要见于长江流域以南诸省、市、区。是影响儿童健康和幼猪生长发育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病原布氏姜片吸虫〔Fasiolopsis buski(Lanke-ster,1857)〕,属于棘口目、片形科、姜片属。新鲜虫体为肉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虫体大而肥厚,有(20~75)×(8~20)毫米大。体表覆有小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与口吸盘相距很近。两条肠管弯曲,但不分枝,伸达虫体后端(图)。虫卵呈淡黄色,为卵圆形或椭圆形,卵壳薄,大小为(130~150)×(85~97)微米,内含有一卵细胞,呈灰色,卵黄细胞十分致密,充满卵腔。发育史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经2~4周孵出毛蚴。毛蚴于水中游动,遇到扁卷螺后即侵入其中,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和子雷蚴,进一步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于水生植物上脱掉尾部变为囊蚴。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潮湿的情况下可存活一年,但干燥则易死亡。用水生植物喂猪时,大量囊蚴进入猪体内,于十二指肠处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约一年左右。毛蚴进入螺内至形成尾蚴,平均需50天;

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诸国,在中国主要见于长江流域以南诸省、市、区。是影响儿童健康和幼猪生长发育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

布氏姜片吸虫〔Fasiolopsis buski(Lanke-ster,1857)〕,属于棘口目、片形科、姜片属。新鲜虫体为肉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虫体大而肥厚,有(20~75)×(8~20)毫米大。体表覆有小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与口吸盘相距很近。两条肠管弯曲,但不分枝,伸达虫体后端(图)。虫卵呈淡黄色,为卵圆形或椭圆形,卵壳薄,大小为(130~150)×(85~97)微米,内含有一卵细胞,呈灰色,卵黄细胞十分致密,充满卵腔。

发育史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经2~4周孵出毛蚴。毛蚴于水中游动,遇到扁卷螺后即侵入其中,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和子雷蚴,进一步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于水生植物上脱掉尾部变为囊蚴。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潮湿的情况下可存活一年,但干燥则易死亡。用水生植物喂猪时,大量囊蚴进入猪体内,于十二指肠处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约一年左右。毛蚴进入螺内至形成尾蚴,平均需50天;囊蚴进入猪体内发育至成虫一般需要100天。在中国,姜片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为半球多脉扁螺(Polyplis hemisphaerula)和尖口圆扁螺(Hippentis cantori),它们均孳生于有水生植物的池塘内。

市氏姜片吸卫(H.O.Mönnig)

流行病学

凡以人、猪粪便当作主要肥料给水生植物施肥,以水生植物直接给猪生吃和池塘内扁卷螺孳生以及有带虫的人和病猪处则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在中国南方诸省、区流行普遍,流行季节为5~10月份,感染的最高峰是6~9月份。主要危害幼猪,以5~8月龄者感染率最高,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则下降。人体感染主要与生食水生植物的习惯有关,患者多为青少年和儿童,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而递减。

致病作用和症状

虫体吸附肠粘膜,使粘膜发生充血、肿胀、粘液分泌增加,甚至产生溃疡,并可引起出血或小脓肿形成。粘膜和粘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浸润。虫体分泌的毒性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患猪表现贫血、水肿和消瘦,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皮毛干燥无光泽。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大可机械地堵塞肠道,影响消化和吸收机能,甚至引起肠破裂或肠套叠而死亡。

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于病猪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尸体剖检发现虫体便可确诊。

防治

主要驱虫药有硫双二氯酚、敌百虫或吡喹酮等。预防措施包括在流行区要定期进行驱虫;勿用猪和人粪便给水生植物施肥;尽可能不喂生的水生植物饲料;用干旱池塘和养鱼等方法以及化学药物灭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