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内衬血管和淋巴管的上皮称内皮。分类依胚层来源分,有外胚层上皮、内胚层上皮和中胚层上皮。按机能分,有被覆上皮、感觉上皮及生殖上皮。根据形态分,有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及变移上皮
覆盖动物体内外表面的膜状组织。由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具有防卫、吸收、分泌、排泄及感觉多种功能。并形成选择性滤过屏障。
上皮细胞形状虽然不同,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皆呈多边形。根据细胞高低不同基本上分为三种形状:①扁平细胞,高度小于宽度,位于细胞中央的有核部分较厚;②立方细胞,高度大致与宽度相等,形如方盒:③柱状细胞,高度明显大于宽度。上皮细胞具有极性,即其向着体表或腔隙的面称游离面,与之相对的面称基底面。上皮细胞靠近游离面的部分是顶部,靠近基底面的部分是底部,细胞器在上皮细胞内的分布也具有极性,如高尔基复合体常位于顶部。
基底面一般借一层由细胞外物质(主要是粘多糖)所组成的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苏木紫伊红(H.E)染色标本上基膜呈均质无结构的薄膜,银染色着黑色,过碘酸—希夫氏(PAS)反应阳性。超微结构可分三层:①透明板为邻接上皮细胞膜的透明带。②基板内有胶原蛋白性的细丝,呈网状,埋在粘多糖的无定形基质中。③网板较厚,位于基板之下,由网状纤维小束埋在蛋白多糖的基质中构成。肾小球内的基膜有基板而无网板。
上皮细胞产生基板,成纤维细胞产生网板,基膜的功能除起支持、连接和固着的机械作用外,同时也具有半透膜性,即具有选择的通透性,便于血液和上皮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在某些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为了适应其特殊功能,常形成一些特化结构。以吸收为主要机能的细胞,游离面在电子显微镜下有可分清的细长形指状突出,称微绒毛,微绒毛数多而排列整齐时,则成为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纹状缘(见于肠上皮)和刷状缘(见于肾近曲小管上皮)。微绒毛的轴心由并行排列的细丝构成。分布于附睾管上皮的微绒毛非常长,互相接触形成小簇,称静纤毛。在上皮细胞游离面有伸出的能运动的纤毛,分布于呼吸道上皮和输卵管上皮。纤毛运动可推进上皮表面的液体、灰尘、微生物等各类物质,纤毛比微绒毛长得多,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其断面中有9组微管。
在上皮内无血管和淋巴管,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必须通过结缔组织和基膜才能渗透到上皮。上皮的神经分布较丰富,神经纤维穿过基板后进入上皮细胞之间,形成游离神经末梢。
胚胎外胚层产生表皮、皮肤腺及口腔粘膜和肛门粘膜的上皮。内胚层产生消化管及呼吸道上皮以及它们的附属腺,如肝、胰、胃腺及气管腺等。中胚层产生生殖道上皮、泌尿系统上皮和浆膜腔的上皮,间充质产生内衬血管和淋巴管的上皮。一般把内衬浆膜腔的上皮称间皮,把内衬血管和淋巴管的上皮称内皮。
依胚层来源分,有外胚层上皮、内胚层上皮和中胚层上皮。按机能分,有被覆上皮、感觉上皮及生殖上皮。根据形态分,有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及变移上皮,其中被覆上皮分布最广(图)。
(张心田)
上皮组织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