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食管和肠管之间的消化管膨大部,贮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位于腹前部、肝和膈的后方。连食管,入口称贲门,出口为幽门,通十二指肠。类型分为单室胃和多室胃。单室胃的凸缘称大弯,凹缘称小弯。根据粘膜层有无腺又分为单室有腺胃(肉食类的胃)、单室无腺胃(单孔类动物)和单室混合胃(马、猪)。单室混合胃的粘膜层在靠近食管入口处为食管型上皮,无腺体,称无腺部;其余粘膜为肠型上皮,有分泌胃液的腺体,称有腺部。

食管和肠管之间的消化管膨大部,贮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位于腹前部、肝和膈的后方。连食管,入口称贲门,出口为幽门,通十二指肠。

类型

分为单室胃和多室胃。单室胃的凸缘称大弯,凹缘称小弯。根据粘膜层有无腺又分为单室有腺胃(肉食类的胃)、单室无腺胃(单孔类动物)和单室混合胃(马、猪)。单室混合胃的粘膜层在靠近食管入口处为食管型上皮,无腺体,称无腺部;其余粘膜为肠型上皮,有分泌胃液的腺体,称有腺部。有腺部粘膜又分三区,贲门腺区靠近无腺部,胃底腺区位于胃底部,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多室胃在牛和羊有四个室,依次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图1)。其中前三个胃相当于单室胃的无腺部,合称为前胃,皱胃是腺胃,相当于单室胃的有腺部,同样具有三个腺区。马胃的无腺部很大,贲门腺区小呈窄条状(图2),猪胃无腺部小,贲门腺区很大,幽门部粘膜形成环行或不规则的皱褶为猪所特有的幽门圆枕。

图1 单胃和复胃

多室胃很大,成畜占满腹腔的左半部,小部达腹腔右侧,前邻膈,后达骨盆前口。瘤胃最大,占据腹腔的左半部及右侧腹腔下半部。网胃位于瘤胃的前下方,与膈为邻。瓣胃位于瘤胃和网胃交界的右侧。皱胃位于瘤胃右侧、瓣胃腹侧及后方。成年牛胃的容积以瘤胃最大,其次是瓣胃和皱胃,网胃最小。羊的瓣胃最小。初生犊牛的皱胃发达,瘤胃和网胃的容积相加等于皱胃的一半,其后随着逐渐摄取植物性饲料,前胃的容积增大,尤其是瘤胃最显著,皱胃发育较慢,到一岁半时四个胃的容积已达成年牛的比例。多室胃的通路,贲门位于瘤胃背囊和网胃之间,经瘤网口、网瓣口、瓣皱口到达皱胃,再以幽门连十二指肠。在贲门附近,瘤网口的背侧形成的穹窿,称瘤胃前庭。犊牛吸吮的乳汁,由贲门经食管沟和瓣胃直达皱胃。食管沟由贲门起,沿瘤胃前庭和网胃右侧壁向下延伸到网瓣口,食管沟两侧为隆起的食管沟唇,吸吮乳汁时食管沟唇闭合成管(图3)。

图2 马胃枯膜

组织结构

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所组成。不同部位的粘膜上皮类型不同。粘膜固有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胶原、弹性和网状纤维。粘膜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血管和粘膜下神经丛。肌层有三层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肌间神经丛位于中、外肌层之间。浆膜由间皮和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胃的无腺部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没有分泌机能,在某些动物发生角化。胃的有腺部粘膜形成许多皱褶,当胃充满食物时,皱褶消失。粘膜表面布满小的凹陷称胃小凹,是胃腺的开口处。粘膜上皮为高柱状细胞构成,可分泌粘液,保护粘膜不被胃酶所破坏。粘膜固有层内充满着胃腺。贲门腺为分支弯曲管状腺,腺体较短,但管腔要比胃底和幽门腺的宽,腺上皮细胞主要为分泌粘液的立方形细胞。核位于细胞基部,偶尔可见到壁细胞。所有家畜的胃底腺区都很发达,肉食动物胃底腺区占胃1/3以上,猪的约占1/4,反刍动物的约占其真胃的2/3。胃底腺为分枝直管状腺,伸达粘膜肌层,腺体可分为颈部,很长的体部和略膨大的盲端——底部。腺上皮含有四种分泌细胞:颈粘液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和嗜银细胞。颈粘液细胞位于腺颈部和分散于主、壁细胞之间,为典型的粘液细胞,扁平的核偏向细胞基部,整个胞质PAS反应强阳性。主细胞在胃腺中数目最多,呈柱状或锥形,核圆位于细胞基部,核上部充满酶原颗粒,细胞基部含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成胃蛋白酶。壁细胞数少于主细胞,但体大,多呈锥形,位于主细胞外侧。壁细胞核圆,胞质嗜酸性很强,含大量线粒体,但不含分泌颗粒,细胞顶部质膜向内陷入形成分枝的胞内小管,且有许多微绒毛伸入小管中,这大大扩大了膜的主动运输面积,促进盐酸的生产。此外,在壁细胞之间还形成胞间小管。嗜银细胞数目很少,单个地夹在基膜与主细胞之间,用银染方法可显示出其胞质内的嗜银颗粒。胃嗜银细胞为内分泌细胞,与体内其他部位的一些内分泌细胞一起构成肠嗜铬细胞系统,其分泌物不进入胃腺腔,而进入基层下毛细血管。

幽门腺区肉食动物约占胃的1/2,但马仅占1/3,反刍动物占皱胃1/3,猪的仅占1/4。幽门腺为分枝弯曲管状腺,腺上皮细胞为粘液性,扁平核位于细胞基部,在幽门与十二指肠接合部,中环行肌加厚形成幽门扩约肌。

图3 前胃外形

胃粘膜及腺上皮来自原肠前部的前肠内胚层,结缔组织、肌肉、血管和浆膜来自中胚层,神经来自外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