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细胞分裂

的赤道面上并形成纺锤体。②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面上,从中央向周围呈放射状。两条染色单体由着丝点处分开,分别被微管拉向两极。中心体、纺锤体和染色体共同形成细胞分裂器。③后期。姊妹染色体(两个完全相似的染色单体)完全分开并被拉向两极,完全达到两极后,此期即结束。④末期。是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开始到两个新细胞完全形成为止。

细胞由一个变为两个的繁殖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的,先是核分裂,继之质分裂。根据形态变化中有无染色体的形成,分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以及生殖细胞成熟时的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分裂中经历染色质丝和染色体的过程,依变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①前期。特征是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凝聚而成染色体。形成的染色体由两条相似的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处相连,凝缩过程是由胞质中的分裂因子决定的。其后,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面上并形成纺锤体。②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面上,从中央向周围呈放射状。两条染色单体由着丝点处分开,分别被微管拉向两极。中心体、纺锤体和染色体共同形成细胞分裂器。③后期。姊妹染色体(两个完全相似的染色单体)完全分开并被拉向两极,完全达到两极后,此期即结束。④末期。是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开始到两个新细胞完全形成为止。包括子核形成,即染色单体到达两极后,开始解螺旋恢复到染色质丝,周围开始由内质网和崩解的核膜小泡构成新的核膜,在DNA的参与下形成核仁。在中晚末期,质膜在赤道部开始缢缩,在微丝的参与下,使胞质完全分开而形成两个细胞。

无丝分裂

见于哺乳动物中一些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无丝分裂需要的时间短,消耗能量少,而且看不到染色体的形成和运动,核膜和核仁也不消失。但是在内部仍然有其复杂的变化,包括核仁伸长,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位置的改变,核呈亚铃形并有微丝束缠绕,将核分成两个,细胞质也随着分开而成两个子细胞。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胞核所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又称成熟分裂。有些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只是因为这个过程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使每个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由二倍体变为单倍体,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非姊妹染色体的基因片段交换,这样两性生殖细胞受精后,染色体数目仍然为二倍体,而且后代从不同的方面得到了种的遗传优势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减数分裂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减数分裂Ⅰ分为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图)。

细胞的减数分裂(录自kalmus,1976)

前期Ⅰ分为五个阶段。①细线期,染色质丝开始凝缩,每一条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此过程称联会;③粗线期,双价染色体缩短变粗,但双方的联会仍存在,每一条有两个染色单体即四分体;④双线期,联会的染色体,在一些部位发生分离,联会复合体解体,姊妹染色体清晰可见;⑤终变期,染色体更加变粗变短,两个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离开。核仁、核膜消失,进入中期Ⅰ。中期Ⅰ与有丝分裂相似。染色体集中排列在赤道面上,并由纺锤体开始向两极拉。后期Ⅰ染色体分离,每个仍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末期Ⅰ,染色体到达两极,核仁核膜出现,胞质裂为两部,形成两个子细胞。经过一个短暂的分裂间期即进入减数分裂Ⅱ的前期Ⅱ。此时不再进行DNA的复制,因此经过中期Ⅱ后期Ⅱ,着丝点分开,两个染色单体分开,使每条单体各分到一个子细胞中,所以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由母细胞的二倍体变为单倍体。末期Ⅱ单倍染色体周围形成核膜,染色体解螺旋而成为染色质丝,并重新出现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