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线虫病

线虫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见兽医蠕虫学)。症状大多数线虫寄生于消化道(如牛羊胃肠道线虫),可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炎和贫血等症状。寄生于呼吸系统时(如猪的后圆线虫),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症状。寄生于脑脊椎等部位,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症状。诊断因线虫病无特异的症状,故生前诊断多以发现病原体为主要根据,常用饱和盐水溶液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根据虫卵的形态结合临床症状等进行诊断。

线虫寄生于动物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通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几乎每头家畜和家禽都有线虫寄生,多数有数种或多种线虫混合寄生。数量一般也很大,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原

引起寄生虫病的线虫,其外形一般呈圆线状、圆柱状或近似线状,前部和后部较细。其中头部偏钝,尾端偏尖,有假体腔。雌雄异体,一般是雄虫较小,尾部常向腹面弯曲,雌虫大,尾部较直。不同种线虫的大小差异很大,可从1毫米至1米以上。消化器官由口、食道、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口孔周围或为不同数目的唇或叶冠,有的有口囊。其中有齿或无齿。常以口囊吸附在宿主的粘膜上。食道富含肌质,呈棒状或柱状。肠和直肠为简单的管状构造。雌虫的肛门和阴门分别开口,肛门通常在靠近尾部的腹面上(图1),雄虫的直肠开口于泄殖腔。雄虫的生殖器官由1个睾丸、1个输精管和1个射精管组成,射精管与直肠同开口于泄殖腔,开口在靠近尾端的腹面上(图2)。此外,尚有复杂的辅助交配器官,最主要的是交合刺,通常为2根,个别的只有1根。交合刺的形状和大小差异很大。有的还有交合伞、尾翼等构造(图3)。雌虫一般有2个卵巢、2个输卵管、2个受精囊、2条子宫、2个肌质的排卵器,后者共同合为一阴道。阴道开口于虫体的腹面、肛门前方。神经中枢在食道部,称神经环。感受器官包括头感器和唇乳突等,大多数线虫都有1对颈乳突,雄虫尾部有许多尾乳突;大多数动物寄生线虫有尾感器(phasmid)。排泄系统有腺型和管型两大类,均由位于虫体腹面的排泄孔与外界相通。

图1 线虫雌虫生殖器官

图2 线虫雄虫生殖器末端部构造模式图(纵断面)

图3 雄虫交合伞的构造(奥斯特线虫)

发育史

雌雄虫交配受精。大部分线虫是卵生,指卵壳内含已分裂或尚未分裂的胚细胞。有的为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是指卵壳内已形成幼虫,如后圆线虫卵;胎生是雌虫产出幼虫,如旋毛虫。典型的发育过程包括五个时期、四次蜕皮,即第一期幼虫蜕皮,变为第二期幼虫,依此类推。第四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根据线虫在发育过程中要不要中间宿主,可分为有中间宿主和无中间宿主的线虫。前者的幼虫必需在中间宿主(如昆虫或软体动物)体内才能发育到感染阶段,所以又称这类线虫的发育为间接发育型,或称之为生物源性线虫;后者的幼虫在外界环境中直接发育到感染阶段,又称这类线虫的发育为直接发育型,或称之为土源性线虫。①有中间宿主线虫的发育类型:如猪后圆线虫的发育。雌虫排出的虫卵,被蚯蚓吞食,幼虫逸出卵壳,在蚯蚓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猪吞食这些蚯蚓时即遭感染。有些线虫寄生在体腔、血液或结缔组织等处,所产幼虫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当某些吸血昆虫吸血时,将幼虫一并吸入体内,幼虫即在昆虫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当昆虫再次吸血时,将感染性幼虫注入终末宿主的血液中。旋毛虫的发育比较特殊,成虫在终末宿主体内产出的幼虫仍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②无中间宿主的发育类型:雌虫产卵随宿主粪便等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孵化为幼虫。经两次蜕皮变为感染性幼虫,被适宜的宿主吞食,即在其体内发育为成虫,如食道口线虫等。有的幼虫形成后,不离开卵壳,称这种虫卵为感染性虫卵,宿主吞食这些虫卵后,幼虫从卵壳内逸出,发育为成虫,如猪蛔虫和猪鞭虫等。

分类

线虫是后生动物(metazoa)中的一个大类,已发现有50万种以上,大部分是自由生活者,一部分寄生于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一小部分是人和家畜的寄生虫。线虫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见兽医蠕虫学)。

症状

大多数线虫寄生于消化道(如牛羊胃肠道线虫),可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炎和贫血等症状。寄生于呼吸系统时(如猪的后圆线虫),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症状。寄生于脑脊椎等部位,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症状。

诊断

线虫病无特异的症状,故生前诊断多以发现病原体为主要根据,常用饱和盐水溶液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根据虫卵的形态结合临床症状等进行诊断。死后在动物体内找到虫体即可确诊。

治疗

常用的驱虫药有敌百虫、四咪唑、左咪唑、丙硫苯咪唑、甲苯咪唑、噻咪唑、氟苯咪唑和伊维菌素等。

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除清粪便并堆集发酵。在流行地区进行计划性驱虫,通常每年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