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筒车

古代利用水流为动力自动提取河水的灌溉机械。筒车是用木材制成大型立轮,由一横轴架起。轮的周围斜装若干小竹筒(亦有用木筒),轮的下部有一部分浸入水中,流水冲击轮周围的栏板转动立轮,就将装满水的小筒转到上部自动泻入木槽,流到田里灌溉(见图)。 唐代筒车模型(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制) 筒车始于唐代。

古代利用水流为动力自动提取河水的灌溉机械。筒车是用木材制成大型立轮,由一横轴架起。轮的周围斜装若干小竹筒(亦有用木筒),轮的下部有一部分浸入水中,流水冲击轮周围的栏板转动立轮,就将装满水的小筒转到上部自动泻入木槽,流到田里灌溉(见图)。

唐代筒车模型(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制)

筒车始于唐代。唐代陈廷章《水轮赋》所描写的“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斫木而为,凭河而引”的水轮应就是筒车。宋元之际还创造一种畜力筒车用于积水渊潭。如记载的驴转筒车:“驴转筒车即前水转筒车,但于转轴外端别造竖轮,竖轮之侧,岸上复置卧轮,与前牛转翻车之制无异。凡临坎井或积水渊潭,可用,浇灌园圃,胜于人力汲引。”另外还有一种高转筒车,也见于:“高转筒车,其高以十丈为准。上下架木,各竖一轮。下轮半在水内。各轮径可四尺,轮之一周,两旁高起,其中若槽,以受筒索。其索用竹,均排三股,通穿为一。随车长短,如环无端,索上相离五寸,俱置竹筒。筒长一尺,筒索之底,托以木牌,长亦如之。通用铁线缚定。随索列次,络于上下二轮。复于二轮筒索之间,架刳木平底行槽一连,上与二轮相平,以承筒索之重。或人踏、或牛拽,转上轮则筒索自下,兜水循槽至上轮,轮首覆水,空筒复下,如此循环不已。”但这两种筒车都应构造较为复杂,使用多有不便,没有得到推广。只有前述的水轮(筒车)一种因其功效大而一直在农村流传,至今大江南北都还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