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鲴类

圆吻鲴属(Distoechodon)和似鳊属(Pseudo-brama)。银鲴和细鳞斜颌鲴归鲴属。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等水系都有分布;圆吻鲴归圆吻鲴属,多分布在华东、华南一带。银鲴俗称刁子、密鲴、白尾;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细厣黄、黄尾:圆吻鲴俗称鱼、乌、乌尾。形态特征 鲴类的体型侧扁延长。头小,锥形。口小,下位或亚前位。下颌平横,呈铲状,前端具角质边缘。鳃耙细密。无须。体被圆鳞。

鲤形目、鲤科、鲴亚科的鱼类。大部分种类生活于江河、湖泊或水库中,是这些水域中天然鱼类资源的组成部分。作为养殖对象的主要有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和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等三种,它们能充分利用水域中的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

种类和分布 鲴亚科分成三个属,即鲴属(Xeno-cypris)、圆吻鲴属(Distoechodon)和似鳊属(Pseudo-brama)。银鲴和细鳞斜颌鲴归鲴属。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等水系都有分布;圆吻鲴归圆吻鲴属,多分布在华东、华南一带。银鲴俗称刁子、密鲴、白尾;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细厣黄、黄尾:圆吻鲴俗称鱼、乌、乌尾。

形态特征 鲴类的体型侧扁延长。头小,锥形。口小,下位或亚前位。下颌平横,呈铲状,前端具角质边缘。鳃耙细密。无须。体被圆鳞。(见图)

银鲴

上述三种鲴的主要区别为:①银鲴的下颌角质边缘不甚发达,肛门前的腹棱不完全或无。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鳃盖膜后缘有明显的桔黄色斑块,胸鳍和臀鳍呈淡黄色,背鳍、尾鳍灰色。侧线鳞53~67。咽头齿3行。②细鳞斜颌鲴的下颌角质边缘比较发达,腹鳍至肛门间的腹棱完全。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尾鳍桔黄色,其他各鳍浅黄色。侧线鳞71~84。咽头齿3行。③圆吻鲴的吻部圆钝而突出,下颌的角质边缘发达。无腹棱。背部深褐色,腹部白色,背鳍和尾鳍灰黑色,胸鳍和腹鳍基部呈黄色。侧线鳞70~80。咽头齿2行。

生物学特性 常栖息于水体的中层和底层。在同一条江河中,银鲴多栖息于中游和上游江段;细鳞斜颌鲴多生活于中游和下游江段;圆吻鲴栖息于上游。冬季在深水处越冬,繁殖期上溯至流水浅滩处产卵。在养殖池塘中,对溶解氧的要求比鲢、鳙、草鱼高。

食性 天然水体中栖息的这三种鱼,仔鱼阶段食浮游生物,变态后转为以附着藻类、高等水生植物的枝叶和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也取食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在人工养殖的池塘中,鲴类常栖息于水体下层,取食有机碎屑、污泥杂质及水面上的残渣泡沫中的裸藻等,起着清扫食场的作用,也能摄食人工投喂的米糠等商品饵料。与其他混养鱼类的食饵矛盾较小。

生长 三种鱼中,以圆吻鲴生长较快,银鲴和细鳞斜颌鲴生长较慢。在池塘强化培育条件下,其生长速度比在天然水体中略快。细鳞斜颌鲴经年养殖可达150~200克。

生殖 鲴类2龄可达性成熟,繁殖期在4月至8月,5月至6月为盛期,多属分批产卵类型。雄性个体的头部、鳃盖、胸鳍和鳞片上有白色珠星,体表粗糙,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雌性个体的腹部丰满突出,体表光滑。体长30厘米的银鲴怀卵量在11万~16万粒左右;细鳞斜颌鲴13万粒左右;圆吻鲴为22万~37万粒左右。多数种类的受精卵具粘性,属石砾上产卵类型。圆吻鲴受精卵的粘性很强,繁殖活动在水流较急的石砾浅滩上进行;银鲴受精卵的粘性较弱,极易从附着基质上脱落。而湖南衡阳的银鲴(原产于湘江),其受精卵无粘性,属漂流性卵。在相似的温度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速度以银鲴最快(23~25℃时,约25~26小时孵化出膜),细鳞斜颌鲴次之(22~24.5℃时,约37小时出膜),圆吻鲴最慢(23~25℃时,约50小时出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