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巨藻

属褐藻门、褐子纲、海带目、巨藻科。学名Macrocystis pyrifera(L.)C.Agardh。1986年前,全世界只发现4种巨藻,除上述一种外,余为M.integrifolia Bory.、M.angustifolia Bory.、M.laevis Hay.。巨藻自然分布在南半球的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而在北半球只见于东太平洋沿岸。

属褐藻门、褐子纲、海带目、巨藻科。学名Macrocystis pyrifera(L.)C.Agardh。1986年前,全世界只发现4种巨藻,除上述一种外,余为M.integrifolia Bory.、M.angustifolia Bory.、M.laevis Hay.。巨藻自然分布在南半球的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而在北半球只见于东太平洋沿岸。造成这一分布的原因是在拉丁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有一冷水“桥”,越过巴拿马湾,北上到达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沿岸。

早在20世纪初,美国为了摆脱从德国进口钾盐的依赖,曾利用巨藻提取钾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以生产丙酮。当时,圣地亚哥的一家工厂,可日处理1800吨巨藻。1928年,在圣佩德罗建立一巨藻加工厂,产品用作禽畜的饲料添加剂。1929年,在圣地亚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褐藻胶公司,直至80年代末,仍是世界上的主要藻胶生产者,年产值在3500万美元以上。此外,巨藻还可用于提取甘露醇、碘等医药、化工原料。海底巨藻森林,是鲣、鳀、鳕、沙丁鱼、金枪鱼等多种经济鱼类和鲍鱼的良好繁殖、索饵、栖息场所。

形态特征 成年藻体主要由固着器、主柄、分枝和叶片四部分组成。固着器由多重分叉的假根组成,直径可达100厘米,其形态因种而异,是该属的主要分类依据。主柄径粗0.6~1.9厘米,长度15~60米,主柄上有多达100条左右的细长分枝,分枝上有侧生的叶片,叶长34~102厘米,叶宽6.5~17厘米。每张叶片具一叶柄,叶柄中部膨大为一直径2~3厘米、长5~7厘米的气囊,使叶片与分枝浮于水面,形成巨大的冠盖。叶片间距0.7~50厘米,愈近梢端间距愈小,末端呈弯刀形,具分生能力。在成熟藻体的基部形成孢子叶,其上产生孢子囊群。

生活史 巨藻是具有明显异形世代交替生活史的海藻(见图)。微观世代为单倍体的配子体,宏观世代为二倍体的孢子体。成体体长可逾百米,是海藻中藻体最大者。巨藻成熟时,孢子囊内的游孢子放出,经短暂的游动生活,附于基质上,萌发成为雌、雄配子体。配子体为有性世代,成熟时,在其丝状体的顶端形成卵囊和精囊。精囊中的精子成熟后由囊内放散出来,与卵子结合产生合子,形成幼孢子体。

生态习性 巨藻是冰川时代植物,生活在低温水中,其垂直分布主要受光照、风浪等环境因素制约。一般情况下,水深7~10米是其分布上限,下限为25~30米,在水深40米处仍有零星发现。在条件适宜的海岸带、低潮带的水沼中也可见到。在特定海区,巨藻的水平分布主要受底质限制。M.pyriferaM.inte-grifolia需要坚硬的底质作附着基,而M.angustifo-lia可以发生在底质较为松软的海底。

巨藻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