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孵化,也可风干贮存。卵去壳后,有些品系可以提高孵化率和提高幼虫的能量。例如加拿大查波林(Chaplin)湖的卵,去壳后的孵化率由49%增加至66%。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的卵
一种耐高盐饵料生物的人工大量培养方法。卤虫也称盐水丰年虫。中国民间通称盐虫子或丰年虾。卤虫作为一种重要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实验动物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概况 德国施洛塞尔(Schlosser)于1755年首次发表了有关卤虫的报告,标本采自英国的利明顿(Ly-mington)盐池。他正确地绘出了有11对胸肢的成体卤虫外形图。1758年经瑞典林奈(C.Linnaeus)定名为Cancer salinus Linnaeus。1819年由英国利奇(W.E.Leach)重新定名为Artemia salina Leach。
1933年美国西尔(A.Seale)首先将卤虫无节幼体用作仔鱼的活饵料。卤虫卵的商业性生产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湾盐场当时的年产量约为30吨。至80年代末每年进入国际市场的卤虫卵已超过100吨。成体卤虫也已开发利用。仅据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的统计,卤虫年消费量在1000吨左右。中国民间也有采收卤虫卵或成体卤虫投喂家禽、家畜的习惯。1958年中国开始用卤虫无节幼体饲喂仔鱼、仔虾。青岛与天津外贸部门,先后进行了商品卵的加工生产,供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随着对虾、河蟹、鱼类等人工育苗成功和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对卤虫卵和成体卤虫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供不应求。
种类与分布 卤虫是一种小型的低等甲壳动物,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鳃亚门(Branchiat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opoda)、无甲目(Anostraca)、盐水丰年虫科(Branchinetidae)、卤虫属(Artemia)。
卤虫有两种生殖方式:即单性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根据生殖隔离,两性生殖的卤虫已报道7种:旧金山卤虫(A.franciscana Kellogg)、莫诺卤虫(A.monica Verrill)、敖德萨卤虫(A.odessen-sis Barigozzi)、近似卤虫(A.persimilis Prosdocimi&Piccrnelli)、突尼斯卤虫(A.tunisiana Bowen)、乌密亚卤虫(A.urmiana Gunther)和中华卤虫(A.sinica Cai)。生殖隔离法不适用于鉴定单性生殖卤虫的种类,经国际间约定,将单性生殖的卤虫,统称为孤雌生殖卤虫(A.parthenogenetica),在学名后缀以产地名,以示区别。例如中国天津产的卤虫,称为天津孤雌卤虫品系(A.parthenogenetica of Tianjin)。
卤虫分布甚广,除两极地区外,世界各地的盐湖和沿海高盐水域都有分布。全世界已报道的卤虫产地有500多处。中国分布在北自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市,南至台湾、海南南部沿海的盐田以及其他高盐水域,如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和山西等省、自治区的内陆盐湖中。但主要产地在长江以北沿海各地,天津长芦盐场是最著名的卤虫产地。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2毫米,最长可达15毫米。明显分节,分头、胸、腹三部,不具头胸甲。一般呈灰白色,生活在高盐水域中的个体稍小,呈桔红色。头部前端中央具单眼,两侧柄复眼成对,附肢5对。胸肢11对,为宽板状,是游泳肢,也是呼吸器官。腹部即后体节不具附肢,末节有2扁平的尾叉。雄虫除了头部有健壮的抱雌器外,腹部第一、二节可见到1对雄性交接器;雌虫在后体节腹面有1对不对称的卵囊(图1)。
图1 卤虫成体
生物学特性 包括发育生长和生态习性。
发育生长 刚产出的休眠卵呈球形,有较厚的外壳,灰褐色,卵直径200~280微米(图2),因产地、季节、繁殖方式不同,大小各异。
卵产出后孵化的无节幼体同在卵囊中孵化产出的无节幼体,形态上是一样的,均为长椭圆形(体长300~460微米),微桔褐色,不分节,具3对附肢。在25℃条件下,20小时左右,第一次蜕皮,变为后无节幼体,体稍延长,后部出现不明显的分节,消化道开始形成,以触角上刚毛的摆动,使食物颗粒流向口部而摄食之。第二次蜕皮后,出现复眼,但无眼柄,后部出现体节。第三次蜕皮后,出现11对胸肢雏形。第四次蜕皮后,后体节形成,复眼具柄。后幼体期结束,进入拟成虫期(图2)。
从第十次蜕皮起,卤虫形态发生重大变化:触角失去刚毛,丧失原始的运动能力。出现性的分化:雄性的触角发育为钩状的抱雌器;雌虫的触角退化为感觉作用的附肢。胸肢分化成机能不同的三个部分:起过滤作用的端肢节、有运动能力的桨状内肢节和充作鳃的膜状外肢节。第十二次蜕皮后,长成为成虫。成虫每次生殖,均蜕皮1次。卤虫呈阶段性生长。盐度为112‰~120‰时,发育初期虫体每天增长0.05毫米,成熟期日增长可达0.9毫米,性成熟后,生长速度渐慢,到衰老期,一昼夜体长增长不超过0.1毫米。虫体大小同生活环境盐度呈负相关。例如,盐度为48.4‰时,达到性成熟的体长为11.5毫米,而190‰时,则仅为7.4毫米。卤虫的寿命一般为2~3个月,最长的记录是9个月。雌虫一次产无节幼体(卵胎生)或产卵(卵生)80~150个,最多达300个。一生可生殖17次,但多数为5~10次。
生态习性 卤虫栖息地的盐度范围为10‰~242‰。在盐度340‰的超饱和盐水和在盐度5‰的低盐环境中,仍能成活。卤虫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不同品系的卤虫耐温阈值有所差异。中国北方卤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将成体卤虫冻于冰块中,解冻后仍能存活。卤虫是一种典型的广氧生物,能在低于1毫克/升低溶氧量的水中正常生活,也能在150%饱和溶氧量条件下生活,致死溶氧量约为0.13毫克/升。
卤虫是典型滤食性动物,以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及微生物等为食。吞食的食物颗粒大小由数微米到50微米。在水温28℃,以衣藻为食时,体长5毫米的卤虫摄食量为700万个细胞/尾·天,而其需要量约为10万~30万个细胞/尾·天,表明卤虫具有比需要量大得多的摄食能力。
卵的采集利用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卵的采集 除了美国加州莫诺卤虫产沉性休眠卵外,其他地区多数卤虫产出的休眠卵均为浮性卵。卵常被风浪冲积到岸边堆聚在一起,呈浅红褐色。可直接从岸边刮取,或用特制的小抄网,在下风头捞取漂浮于水面或悬浮水中的卵。另外,也可在池边挖坑或构筑浮栅,使卵集中在局部水体中,以便采收。
图2 卤虫幼体
刚采集的卵切忌堆积,要及时清洗,除去杂物、卵壳及表面上的污物,然后,脱水、晾干,防止温度过高(不超过40℃)和在阳光下曝晒。再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分层过筛。亦可离心脱水,在特制的风干机中吹干或真空干燥,使卵的含水量保持在2%~8%范围内。真空或充氮密封包装,最好在恒温状态下贮存。经过这样处理的卤虫卵,贮存数年,孵化率仍可保持在70%以上。
卵的孵化 大规模、高密度孵化卤虫卵时,为得到最大的孵化率,必须选用最适的孵化条件和适宜的技术措施:①温度。卵在15~40℃之间都能孵化,最适温度为25~30℃。产地不同的卵的最适孵化温度稍有差异。②盐度。卵在盐度为5‰~100‰的水体中均能孵化,孵化率和孵化速度,随着盐度升高而下降。不同品系的卵各有其阈值。例如:美国旧金山湾品系是85‰,中国天津品系是100‰,而加拿大的一个品系则为35‰,超过这些阈值,卵难以吸水破壳孵化。在控制好pH值的条件下,盐度稍低有利于卵的孵化。30‰~35‰是生产中常用的孵化盐度范围。③溶氧量。卵可以在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的水体中孵化。但为了得到最好的孵化率,孵化时需要通气充氧,保持2毫克/升的溶氧量。④pH值。pH低于8或高于9,孵化酶活性下降,影响卵的孵化。在每升水体中,添加1克碳酸氢钠,就可以将pH稳定在8~9之间,使孵化酶保持最大活性。⑤密度。虽然有孵化密度高达每升水17克卵的报道,但高密度孵化必须加大通气量,形成大量泡沫,引起幼体的机械损伤,所以最适密度应控制在10克卵/升以下。大规模生产中的孵化密度以3~5克卵/升为宜。⑥光照。大多数品系的卤虫卵不能在黑暗中孵化,或孵化率只有光照下的一半。1000勒连续光照,可保证卤虫卵获得最大的孵化率。⑦冰冻。冰冻脱水可以打破卤虫卵的休眠机制,提高孵化率。将中国天津卤虫卵用海水浸透,置于-14~-25℃下冷藏10~30天,其孵化率可大大提高。孵化率的高低因品系、批次、卵的加工、保存过程的不同而大不相同。有的只有10%~15%,好的也有60%~70%的。
孵化后的分离 卤虫卵孵化后,幼体与空壳、死卵混杂在一起,用于饲喂水产动物幼体时,空壳等会引起幼体的肠梗阻和水质败坏,所以采收无节幼体前要进行分离。分离方法:①光诱。孵出的无节幼体有较强的趋光性,停止通气后,可用光将幼体诱集到光亮处,与卵壳分开,再用虹吸法采收幼体。②淡水分离。取无节幼体和卵壳等混杂的孵化水,滤出水分,立即放入淡水中。由于盐度突然变化,无节幼体呈应激状态而游于水的下层,卵壳漂于水面,未孵化的卵和比重较大的杂质沉于容器底部,这样可用虹吸法将无节幼体吸出。③维生素油剂分离。在卤虫无节幼体和卵壳混合的水体中,加少量复合维生素油剂,卵壳就会粘在容器壁上,与无节幼体分开。
卵去壳 卤虫卵去壳是一个复杂过程。首先用海水或淡水将卵浸泡1小时,使之吸水涨成圆球形。再用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溶液去壳。根据卵量计算出去壳液的浓度和剂量。添加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调节pH值。在pH值大于10、温度保持低于40℃,最好在15~20℃条件下,处理卤虫卵6~15分钟。壳完全溶解后,水洗,用硫代硫酸钠(或盐酸或醋酸)脱氯半分钟,再用海水冲洗。对于不同地区的卵,去壳液中所需次氯酸盐的含量不同。天津卤虫卵在2~2.5克卵/1克有效氯的范围内,去壳溶液的总体积按13毫升/1克卵的比例计算,可获得良好的去壳效果。去壳卵,可直接投喂,或用于孵化,也可风干贮存。卵去壳后,有些品系可以提高孵化率和提高幼虫的能量。例如加拿大查波林(Chaplin)湖的卵,去壳后的孵化率由49%增加至66%。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的卵,去壳卵孵出的幼体所含的能量比未去壳卵孵出的幼体高10%。
培养方法 培养卤虫主要有引种培养、室外大量培养和室内集约化培养三种方法。
引种培养 在没有天然卤虫生长的地区,有计划地将别处的卤虫接种到某些适宜卤虫生长的水体中,让卤虫形成自然种群。引种一次就使卤虫种群在某一些水域中永久存在下去,称为永久性引种。最成功的例子是1977年把美国旧金山湾卤虫无节幼体引种到巴西东北部马考盐场的试验。暂时性引种在菲律宾、泰国等地区进行了试验。由于受季节风影响,只能在旱季培养卤虫。接种到挖深的盐池(水深25厘米、水温在38℃以下)中,卤虫不能形成永久性自然种群。曾有过将50克卵孵化出来的幼体,接种到1公顷的盐池中,每月可收获1000~1500千克鲜卤虫或15~20千克卤虫卵的报道。
室外大量培养 用土池或水泥池进行。通过清池、施肥(有机肥或化肥)、投饵(米糠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人为创造适于卤虫生长繁殖的生态条件。在受控盐池中培养卤虫,每天每公顷可收鲜卤虫40千克。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每天每公顷可收获干卤虫卵0.6千克。中国1986年的试验结果是:在两个共0.85公顷的土池中,从7月初接种幼体,到9月底结束,共收获鲜卤虫3776千克,平均4442千克/公顷。
集约化培养 有两种方式:①环道批次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换水,轻微充气,用气举泵提升海水,使水在池内循环,通过滤网清除粪便等废物,保持水质平衡。所用的饵料有米糠、乳清、螺旋藻干粉和酵母等。将50~100克饵料浸泡在1升的饱和盐水中,目的是防止饵料变质。用自动投饵装置控制培养水的透明度在20~25厘米的范围内。定期测定溶氧量和pH值,如果溶氧量低于2毫克/升、pH值低于7.5时,应增加通气量,并添加碳酸氢钠。接种密度1万个无节幼体/升,在25~30℃温度下培养2星期,卤虫平均体长可达到8毫米左右,平均产量为5千克(湿重)/米3,消耗米糠4千克。②流水培养。一种通过海水连续更新来消除卤虫粪便、残饵等废物,进行高密度培养的高产技术。接种密度为2万个无节幼体/升,在水温25℃条件下经2星期培养,产量为25千克(湿重)/米3,耗用米糠18千克,培养用水量150米3。另一个在人工上升流系统中的试验,接种密度为1.8万个无节幼体/升,2星期内最大收获量为25千克(湿重)/米3,共耗用含有密度为4.5×104个细胞/毫升的旋链角刺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的海水4000米3。
病害和敌害天然水体中的卤虫可被体内共生原核生物、螺旋体、真菌、扁虫等感染,但对卤虫的危害形成与程度还缺乏更多的研究。捕食卤虫的生物有:蜻蜓目(Odonata)(幼体)、水生半翅目(Hem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等昆虫;耐高盐的梭鱼、遮目鱼等鱼类;小嘴海鸥(Larus minutus)、反嘴鹬(Recurvirostra sp.)等鸟类。与卤虫竞争饵料的生物,主要是卤蝇(Ephy-dra sp.)幼虫、轮虫、纤毛虫和桡足类等广盐性种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