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毛虾

毛虾属(A-cetes)的总称。属甲壳纲、十足目、樱虾科。温、热带海洋虾类。具较大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多数种类分布在印度—马来群岛,日本、朝鲜和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形态特征 体颇侧扁。壳极薄。额角短小。头胸甲具眼后刺及肝刺。步足仅有前面3对,呈极小的钳状,后两对退化消失。雌性第三步足基部之腹甲向后突出,称生殖板,其后缘中部向前方凹陷,两侧形成两个乳头状突起。

毛虾属(A-cetes)的总称。属甲壳纲、十足目、樱虾科。温、热带海洋虾类。具较大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多数种类分布在印度—马来群岛,日本、朝鲜和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体颇侧扁。壳极薄。额角短小。头胸甲具眼后刺及肝刺。步足仅有前面3对,呈极小的钳状,后两对退化消失。雌性第三步足基部之腹甲向后突出,称生殖板,其后缘中部向前方凹陷,两侧形成两个乳头状突起。雄性胸部末节腹甲向后方腹面突出,形如一对乳头,雄孔即开口于其腹面。第一腹肢雌性无内肢,雄性则为一交配器。雄附肢在第二腹肢内肢基部腹面,为一斜行排列长圆形的片状突起,顶端具2钩状刺毛。尾肢的基肢腹面有一红色圆点,内肢短于外肢,基部外侧有红色小点。(见图)

中国毛虾

种类与分布 世界毛虾仅17种(亚种)。中国沿海已知有6种:即:中国毛虾(A.chinensis),体长为20~42毫米,尾肢的基肢腹面有一红色圆点,内肢基部外侧有一列红色小点,从2~3个到7~8个不等,基部点最大,末端点最小。分布区较窄,仅见于中国沿海,向北至辽河口附近,它是毛虾属中向北分布最远的一种。日本毛虾(A.japonicus),体长为10~30毫米,从印度的西海岸分布到中国、朝鲜和日本。生活于浅海泥底。在中国,向北仅分布到山东半岛以南的海区,并不进入渤海生活。红毛虾(A.erythracus)、锯齿毛虾(A.serrulatus)、普通毛虾(A.vulgaris)和中型毛虾(A.m-termedius)等四种毛虾仅分布于中国的南方。

生物学特性 中上层虾类,喜栖居于有大量淡水排出的浅海环境和有强大潮流的泥底浅水区,通常栖于湾澳或河口附近。生活在深达30米以下的水层,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白天下沉,夜间在表层海域集群。由于第四、第五对步足完全消失,因此它不能停留在海底爬行。而在第三颚足和前三对步足上都生有许多羽状刚毛,增加了浮游生活的能力。虽然前三对步足还保留着非常退化而极微小的钳状构造,但已没有捕捉食物的能力,而是靠口部附肢和颚足上的侧毛从水中滤取藻类等食物。但有时也摄食一些有机碎屑和小型浮游动物。

每年的夏、秋季,是毛虾的繁殖季节。中国毛虾产卵于水中,孵化后的幼体,共经四个阶段,即无节幼体经4次蜕皮进入溞状幼体,然后经3次蜕皮变为糠虾幼体,再由糠虾幼体经2次蜕皮才变为仔虾。仔虾还须经过几次蜕皮后腹肢才发育完全。毛虾生长发育得很快,它们几个月内体长就可达15~20毫米。在北方,一年能繁殖两个世代。即初夏孵出的幼体,约2个多月后即长成,到8月间就已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孵出的第二代要越冬到第二年初夏才开始繁殖。毛虾的寿命一般短则数月,长不逾年。产卵后的亲虾,不久即逐渐死亡。在黄、渤海,当冬季水温下降时,毛虾则移到较深海区,等到春暖水温上升时,又逐渐移向近岸。在南方这种现象就不显著了。

渔业利用 毛虾的世界年产量20多万吨,其中以中国毛虾产量最大,1985年世界产量为22.26万吨,1987年为17.9万吨,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约占80%。以中国沿海的产量最大,1987年为16.24万吨,1988年为19.06万吨,居中国全部虾类之首。渤海为主要产地,平均年产7万~8万吨,1954年最高产量达13万吨。此外,如江苏的海州湾、浙江的温州沿海、广东的阳江附近和台湾沿海也是毛虾的主要渔区。日本毛虾在黄海和东海产量远不如中国毛虾,而在南海则多于中国毛虾,日本、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的西南岸都有相当产量。红毛虾在广东产量也很大。毛虾渔汛通常1年2次,一次在3~7月,另一次在9~11月。

捕捞毛虾的方式多为使毛虾顺潮流进入网袋中,中国沿海主要用樯张网、挂子网、船张网等进行捕捞,也有用小船拖网捕捞。中国台湾和日本用袋形定置网和推网捕捞。

毛虾体小,皮薄,肉少,在气温高时,鲜虾不能长期保存,且渔获量大,除少数鲜售外,大多是直接晒干,或把毛虾煮熟后晒干,称虾皮。春汛捕捞的毛虾,体大、肉肥,煮熟晒干后还可剥制成小虾米。此外,将毛虾捣碎、加盐,在阳光下曝晒、发酵,可制成虾酱;用盐浸制滤出发酵品的液汁,就是虾油。虾酱和虾油用以调味或腌制各种小菜,别有风味。毛虾除食用外,在制作虾皮时,把脱落下来的皮、壳、头、足等大量碎屑用作饲料或肥料。此外,毛虾也是浅海底层鱼、虾的良好天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