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牛蛙

部皮肤金黄色,有声囊,发声似牛叫,故称牛蛙。(见图) 牛蛙 生物学特性 多栖息于湖泊、小溪、池塘等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水体中。常匍匐于浮水植物下,仅头部露出水面,一遇惊扰便迅速潜入水中。喜群居,但不轻易迁居。觅食于浅水或离水不远的陆地,伺机捕食。听觉灵敏,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以外的声响都能感觉到。

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学名Rana catesbians Shaw。大型食用蛙,为营养丰富食品,能治疗多种疾病。皮柔软、光滑、富韧性,为制革的好材料。

形态特征 体型粗壮,体长可达12.7~20.3厘米,体重1千克以上。皮肤富有腺体,能分泌粘液,保持湿润。体色随栖息环境、年龄和性别而异,背部为绿色或黑褐色,腹部灰白色,具黑色斑纹;趾间有发达的蹼,适于游泳。雌蛙咽喉部皮肤灰白色,无声囊;雄蛙咽喉部皮肤金黄色,有声囊,发声似牛叫,故称牛蛙。(见图)

牛蛙

生物学特性 多栖息于湖泊、小溪、池塘等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水体中。常匍匐于浮水植物下,仅头部露出水面,一遇惊扰便迅速潜入水中。喜群居,但不轻易迁居。觅食于浅水或离水不远的陆地,伺机捕食。听觉灵敏,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以外的声响都能感觉到。为变温动物,气温降低到10℃时潜入水底污泥或潮湿泥土层中越冬,停止活动和摄食;气温回升到10℃以上结束冬眠。在中国长江以南,牛蛙的冬眠现象不明显。

食性 蝌蚪期摄食植物性饵料,不久兼食动物性饵料。变态后,只摄取活动的饵料,如蚯蚓、昆虫、蝇蛆、小鱼虾及其他一些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有资料记载,一只牛蛙一年可捕食一万多只昆虫。如果饵料不足,大蛙吃小蛙、大蝌蚪吃小蝌蚪的现象时有发生。

繁殖 在长江以南,雌性的成熟年龄一般为2龄。饲养条件好,生态环境适宜,体重达350克以上的1龄雌蛙也可成熟;雄性通常1龄即可性成熟。达到性成熟的雌蛙,生殖季节时卵巢系数为12.6%~27.6%,产卵2万~6万粒,为一次性产卵。产卵季节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水温在18~32℃,5月中、下旬,水温24~26℃时为产卵高峰期。气温上升到20℃以上时,雌雄互相追逐发情,抱对产卵。产卵时,雌蛙借腹部收缩将卵子连续不断地从泄殖孔排出,雄蛙同时排精,并以后肢拨开卵子。卵圆形,成单层漂浮于水面,体外受精。产卵时间长短随产卵量而异,一般为10~30分钟;卵块直径30~40厘米。

产卵时间多在早晨4~8时,以雨过天晴后的第二天为常见。也有少数在白天产卵。

卵子受精后,应在6小时内移入水池或其他容器内孵化,不能留在产卵池太久或在产卵池中孵化,防止种蛙或其他鱼类吞食。孵化密度以每平方米5000~10000粒为宜。如气温过高,则需遮荫。孵化条件适宜,水温在28℃左右时,孵化率可达90%以上。

孵化时水质应清新,溶氧量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6.5~7.5,孵化过程中水温应控制在20~30℃之间,以28℃左右最为适宜。孵化条件正常,三四天便可出膜,一星期左右开始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