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莼属(Ulva)海藻的总称。俗名绿菜、海白菜、猪母菜。属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石莼科。石莼一名最早见于唐朝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石莼生南海,附石而生,似紫菜色青”。幼嫩石莼可做菜肴和汤,也可掺在玉米面和面粉中做饼和面条。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莼有“下水、利小便”之功能。还可泡茶作清凉剂,和铜藻一同使用,能解毒,主治疮疖等症。石莼含有70.16%的有机物,含碘0.
石莼属(Ulva)海藻的总称。俗名绿菜、海白菜、猪母菜。属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石莼科。石莼一名最早见于唐朝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石莼生南海,附石而生,似紫菜色青”。幼嫩石莼可做菜肴和汤,也可掺在玉米面和面粉中做饼和面条。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莼有“下水、利小便”之功能。还可泡茶作清凉剂,和铜藻一同使用,能解毒,主治疮疖等症。石莼含有70.16%的有机物,含碘0.0133%,还有其他无机盐类,也是家畜很好的饲料。
中国的主要种类有石莼(Ulva lactuca L.)、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长石莼(Ulva linza L.)和蛎菜(Ulva conglobata Kjellm.)(见彩图241)。石莼为泛温带种类,除中国沿海外,还分布在日本、朝鲜、越南、马来半岛沿海和苏联的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美洲太平洋及大西洋的东西两岸、北海、巴伦支海等地。
石莼为两层细胞构成的膜状体,基部由营养细胞延伸成假根丝,形成固着器。细胞内单核,叶绿体杯状,具淀粉核。石莼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由营养细胞转化为游孢子囊,游孢子囊母细胞核经减数分裂为8~16个游孢子,游孢子梨形,具4条鞭毛,附着后萌发为雌雄配子体。有性生殖在雌雄配子体上产生配子囊,每个配子囊形成16~32个配子,配子大小不同,都具2条鞭毛,行异体接合,接合后的合子在2~3天内萌发成为孢子体。此外,石莼的配子还可直接萌发成配子体。石莼的孢子体与配子体外形相同,生活史为等世代交替(见图)。
石莼生活史
石莼多在中潮区与低潮区及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石上或石沼中生长。因地理分布不同,生长、生殖季节各异。孔石莼在中国北方常年都能生长,生殖季节为4月至9月,而分布在广东的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 Delile),生殖季节则为12月到次年3月。
日本人工培养石莼的方法是把石莼采集回来,用淡水浸泡2小时,除去有害生物,去掉基部,然后切成数厘米的碎片,在阳光充足、通气、换水、施肥的条件下,在室内水槽中培养。每吨水体投放0.5千克碎片,两星期后收获。水温在12℃下,可收获投放量的3倍,而在25℃的高温下,则可收获投放量的8倍。这种养殖方法主要用来解决鲍鱼苗种饵料的不足,人工育苗养殖尚未进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