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鳊亚科。学名Megato-brama amblycephala Yih。温水性鱼类。原产中国湖北省梁子湖、花马湖、淤泥湖和江西鄱阳湖。20世纪50年代已确认为一种优良养殖鱼类,现已移植到中国各地,以江苏南部、上海郊区养殖较多。形态特征 团头鲂体高而侧扁,长菱形。腹棱限于腹鳍至肛门之间;尾柄长度小于尾柄高。头短小。吻短而圆钝。口前位,上下颌等长。
又名武昌鱼。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鳊亚科。学名Megato-brama amblycephala Yih。温水性鱼类。原产中国湖北省梁子湖、花马湖、淤泥湖和江西鄱阳湖。20世纪50年代已确认为一种优良养殖鱼类,现已移植到中国各地,以江苏南部、上海郊区养殖较多。
团头鲂体高而侧扁,长菱形。腹棱限于腹鳍至肛门之间;尾柄长度小于尾柄高。头短小。吻短而圆钝。口前位,上下颌等长。鳃耙短而侧扁,略呈三角形,排列稀疏,咽齿3行,长而侧扁,齿面斜平。体被较大圆鳞。鳔分3室,中室最大呈圆形,后室最小。腹膜黑色。体背侧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青灰色。(见图)
团头鲂
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有沉水植物生长的敞水区中下水层。能在淡水和含盐量5‰左右的水中正常生长。耗氧率较高,与鲢相似。在池塘混养条件下,如遇池水缺氧,为首先浮头的鱼类之一。三角鲂栖息于底质多淤泥或石砾的江河中下层,枯水季节居深水,洪水期到支流水草茂密处觅食。
团头鲂和三角鲂在鱼苗至夏花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团头鲂从夏花到成鱼以草类为食料,摄食苦草、轮叶黑藻等以及人工投喂的幼嫩旱草,也食各种商品饲料。三角鲂自夏花到成鱼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食苦草、轮叶黑藻为主,并食淡水壳菜等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也摄食人工投喂的各种商品饲料。
团头鲂和三角鲂以1~3龄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在自然条件下,1龄体长12~23厘米,体重36~220克;2龄体长25~31厘米,体重300~500克;3龄体长29~33.3厘米,体重550~830克。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较慢,2龄鱼体重约250~400克。
团头鲂在湖泊、池塘中能自然繁殖,产卵季节比鲤略迟,产卵适宜水温20~28℃。2~3龄成熟,体重500克以上。体重700~1400克亲鱼怀卵量6.4万~24.3万粒。雄鱼胸鳍第一根鳍条肥厚而略弯曲,呈“S”形。在生殖季节雄鱼头部、胸鳍、尾柄和背部均有大量追星出现。雌鲂在有一定水流,水草茂密,底质为软泥无砾石处产卵。产卵多在夜间和黎明进行。卵粘性,但粘性较差,吸水后卵径约为1.3毫米。水温20~25℃时,48小时孵出,初孵鱼苗全长3~4毫米,透明无色,附着于水草上,3天后开始水平游泳和摄食。三角鲂3龄成熟。长江流域的三角鲂卵为粘性,而在黑龙江流域的三角鲂产半漂浮性卵。
团头鲂具有饲料较易获得,生长较快,抗病力强,易捕捞,肉细嫩、鲜美等优点,已成为中国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一般与鲢、鳙、草鱼混养,育成25~50克鱼种,翌年养成食用鱼。苏南、上海市郊区养殖团头鲂情况如上表。
(谭玉钧)
苏南、上海市郊区养殖团头鲂情况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