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蛸类

间膜较发达,最大全长3米,最大体重30千克;分布于日本群岛北部、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湾,西雅图,圣达戈海域。⑤沟蛸(o.bria reus):体表具许多颗粒,腕较长,约为胴长的7~8倍,端器的舌叶上有一些横沟

蛸科(章鱼科)(Octopodidae)的总称。属头足纲、八腕目。重要的海洋经济头足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各海域。

形态特征

体左右对称,分为头、足和胴部,头部和胴部很小,各腕甚长,全体略呈蛛形。位于头部两侧眼较小,眼眶外具假角膜;头前和口周具8只腕,等长或不等长。不具触腕。多数种类的腕上具2行吸盘,少数种类仅具单行吸盘,雄性右侧或左侧第三只腕茎化,成为生殖腕,腕的顶端卷成锥形或匙形,称为端器。胴部短小略呈卵圆形,表面光滑或具颗粒,不具肉鳍。内壳退化,为2个小壳针。无发光器。墨囊不发达,有的种类墨囊退化或消失。色素细胞发达。(见图)

种类与分布

世界蛸科共有25属约140种,已开发利用约10种。①真蛸(Octopus vulgaris):体表光滑,腕稍长,约为胴长的5~6倍,胴背具一些明显的白点斑,最大全长1.3米,最大体重10千克;除南极和北极海域外,在世界温带、热带海区几乎均有分布,中国产于东海和南海。②短蛸(O.ocellatus):体表具许多颗粒,腕较短,约为胴长的4~5倍,眼的前方生有一个椭圆形的金色圈斑,两眼间生有一近纺锤形的浅色斑:分布于中国和日本近海。③长蛸(O.variabilis):体表光滑,腕较长,约为胴长的7~8倍,胴背无斑;分布于中国和日本近海。④水蛸(O.dofleini):体质松软,体表具很多不规则的纵褶,腕较短,约为胴长的4~5倍,腕间膜较发达,最大全长3米,最大体重30千克;分布于日本群岛北部、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湾,西雅图,圣达戈海域。⑤沟蛸(o.bria reus):体表具许多颗粒,腕较长,约为胴长的7~8倍,端器的舌叶上有一些横沟;分布于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巴哈马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

蛸类

蛸类广泛分布于热带、温带和寒带海区,多数种类栖居于200米以内的浅海陆架区,少数种类栖居于几百米至几千米的深海,集中分布于岛屿众多,珊瑚礁聚集区,也常见于潮流轻缓、盐度较高的内海和内湾。

生物学特性

为凶猛肉食性动物,浮游生活阶段的稚仔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成体主要摄食贝类(双壳类)、甲壳类(蟹类、端足类、长臂虾、褐虾、鼓虾等)、鱼类(鲽类较多)和头足类(蛸类、小型乌贼类枪乌贼类等)。

蛸类的色素细胞发达,变色能力很强,在浅色环境中色素细胞缩小,体色变浅;在深色环境中色素细胞膨大,体色变深。这种保护性适应有利于它的避敌和捕食。

蛸类生长快,孵出90天,体重仅为40克的真蛸,100天后可增至96克,150天后为740克,180天后达1千克。如水温适宜,150天后体重即可达1.6千克;刚孵出的真蛸全长约3~4毫米,两年后全长可达700~800毫米。

水温、盐度和底质是影响蛸类生活的重要环境因素。短蛸在生殖时喜冷温,山东沿岸短蛸产卵盛期的水温为7~8℃,真蛸在生殖时喜高温,日本濑户内海真蛸产卵盛期的水温为25~26℃,在水温7℃左右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蛸类对低盐度的适应力较弱,当降雨后冲淡内湾中的盐度,蛸类便向盐度较高的深水区移动。不同的蛸类对底质的要求也有差异,如短蛸多栖息于砂底,长蛸则多栖息于泥底。

蛸类1龄即达性成熟,每年春季至夏季为繁殖期,此时雌雄亲体从近海或沿岸深水区向浅水内湾移动,移动的距离很短,有的种类也有南北方向的季节性移动,春夏季北上,秋冬季南下。交配时,雄蛸以茎化腕将精荚送入雌蛸的外套腔中,精荚进裂后,精团中的精子与雌蛸排出的卵在输卵管内受精。卵分批成熟,分批单个从漏斗中产出,卵子呈米粒状或茄状,以其长柄相互缠络呈穗状,聚集于双壳类的空壳内,或海底凹陷处,或以卵柄夹持在海底洞穴内壁的夹层中。个体产卵量随种类不同,从几千个至几十万个。在厚实卵膜的保护下,胚胎从丰富的卵黄中获得良好的营养,孵化率一般可达70%~80%,孵化期约需1~2个月。雌蛸有明显的护卵行为,以漏斗喷水,清除卵上污物,并在此期间停止摄食,直至死去。稚仔孵出后,一般经过30~40天的浮游生活期,然后下沉海底,营底栖爬行生活,也有小范围的垂直活动。

渔业利用

世界蛸类产量1987年为25.3万吨(不包括中国产量),以毛里塔尼亚的产量最高,为5.2万吨,日本5万吨,西班牙3.60万吨,意大利1.2万吨。在大西洋地中海及西非沿岸、西北太平洋沿岸进行捕捞。中国近海蛸类的渔获量约2000~3000吨。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因北海道海域鲱鱼大量减产而转向捕捞蛸类,使水蛸的年渔获量从7000~8000吨增至2万吨左右,60年代后20年来的渔获量一直比较稳定。60年代中期,西北非海域真蛸的年渔获量仅1万吨,由于积极开发,促使渔获量在60年代末猛增到10万吨左右。在朝鲜半岛海域,近年由于使用了底层延绳钓和大型定置渔具,使蛸类的年渔获量从3000吨增至7000~8000吨。

捕捞渔具有蛸壶、红螺壳钓、蛸钓等,沿岸张网和近海底拖网也兼捕。

蛸类在有的国家已成为养殖对象,如日本养殖真蛸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以浮式活水竹箦养殖为主,养殖产量逐年增加。

蛸类是高热量食品,100克蛸肉中的粗脂肪含量为5~10克,为野外行军、考察的理想食物。100克蛸肉中含蛋白质15克,特别是蛸类的可食部分极高,平均为95%。蛸肉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的作用,蛸类的后唾液腺很发达,含有蛋白毒,可提取制降血压药物,或制成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