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满足作物对磷需求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土壤磷素供应的强度因素。数量因素、缓冲能力和土壤磷向根供应的过程。强度因素(土壤溶液磷)是土壤磷素供应的直接来源,数量因素是土壤活性态磷(通常指与土壤溶液磷处于平衡状态的固相磷)的总贮备,而缓冲能力则是土壤维持强度因素的能力。它是强度因素(I)和数量因素(Q)的比值(Q/I)。上述三项构成了土壤磷素供应能力的主体。
土壤满足作物对磷需求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土壤磷素供应的强度因素。数量因素、缓冲能力和土壤磷向根供应的过程。
强度因素(土壤溶液磷)是土壤磷素供应的直接来源,数量因素是土壤活性态磷(通常指与土壤溶液磷处于平衡状态的固相磷)的总贮备,而缓冲能力则是土壤维持强度因素的能力。它是强度因素(I)和数量因素(Q)的比值(Q/I)。上述三项构成了土壤磷素供应能力的主体。但有效态磷只有到达根系才能真正被植物吸收,而土壤磷素的供应过程(磷素向根系的运动过程)是土壤磷素供应的必要条件。
是土壤磷素有效性大小的一个量度,通常用磷酸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化学位(磷酸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自由能水平)表示。所以,养分的强度因素即是养分自由能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能量概念。土壤溶液中养分离子的自由能决定于一系列因素,但是常温常压下达到平衡时,主要决定于该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或活度,即:
μ=μ0+RTlnm
式中 μ为养分离子的化学位;μ0为标准状况下的化学位;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m为土壤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或活度(摩尔)。
由于μ0是一个常数,上式则可简化为:μ=RTlnm;在常温常压下,RT也是一个常数。因此,养分离子的化学位直接和该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活度)成比例。所以,在土壤植物营养化学中,通常把土壤溶液中某养分离子的浓度(活度)直接作为该养分的强度因素,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具有能量含义。
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很低。有人将其粗分为以下4个等级:①10-4摩尔/升(3毫克/升)时,可以充分满足作物对磷的需要;②10-5摩尔/升(0.3毫克/升)时,能满足多数作物对磷的需要;③10-6摩尔/升(0.03毫克/升)时,多数作物感到磷供应不足;④10-8摩尔/升(0.0003毫克/升)时,作物将感到极度缺磷。不同作物的最适磷浓度见表1。
表1 不同作物的最适磷浓度
土壤质地(土壤缓冲能力)对磷素供应的强度影响较大。大麦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的最适磷浓度是:粘土为0.10毫克/升;粉砂粘土为0.16毫克/升;细砂壤土为0.35毫克/升。质地轻的土壤上,其临界值要高得多,这是因为轻质土的养分缓冲能力小。
另一个磷强度因素的表示法是磷位,磷位也取决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表2列出了磷位与部分作物生长的关系。为了便于б较,表中数字单位为1×10-6摩尔/升。
表2 磷位*与作物生长
测定土壤磷素强度因素通常有4种方法:①测定土壤溶液的全磷含量。②测定土壤溶液中H2PO4 -或HPO4 -的活度。③测定H2PO4 -的化学位。④测定磷酸一钙位(磷位)。第一种方法较常用。因为简单方便。其他方法均需计算磷离子活度。
与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固相的磷量。
由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和作物需要量相比是很少的,一般肥沃土壤中,土壤溶液磷的浓度也只有0.3~0.03毫克/升,如果土壤溶液为土重的20%,那么每公顷土壤耕层中土壤溶液中的磷量也只有0.01~0.14千克/公顷,但一季作物在中等产量时需要磷20千克/公顷左右。如果作物单纯依靠土壤溶液中的磷,那么,不仅磷的浓度要急剧下降,而且很快就被消耗殆尽。但在磷浓度为0.2毫克/升的情况下,作物一般都能得到磷的充分供应。这是因为一旦土壤溶液中磷被吸收,固相养分会很快补充进去而大体保持磷浓度的不变。这种与液相磷处于平衡状态的磷量,称为土壤磷素供应的数量因素(活性磷,labile P)。因此,不同的土壤即使具有同样的磷素供应的强度因素,如果它们的磷素供应的数量因素不同,它们的养分供应能力也不可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土壤性质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法定量测定数量因素。常用的有同位素测定(A—值和L—值)法、生物提取法或化学提取法(包括树脂法),以及有效磷的化学测定法。也有人建议用兰米尔(Langmuir)方程中的最大吸附量作为数量因素。但这些方法,只能近似地测定土壤磷素供应的数量因素。
是土壤磷素供应强度因素(I)和数量因素(Q)的比值(Q/I)。它表征土壤保持溶液中磷素浓度的能力。
将土壤养分供应的强度因素和数量因素两者作图(图1)。即可从图看出,其直线的斜率为△Q/△I,即土壤的缓冲能力。若I以养分位表示时,则为土壤磷素养分供应的磷位缓冲能力(potential buffering capacity,PBC)。可见,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就是土壤养分强度因素每变动一个单位时,数量因素变动的数量。如有A、B两个土壤,它们的缓冲能力是:
土壤磷素供应能力
图1 土壤磷素的强度因素和数量因素
当IA及IB以同一数量减少时,则△IA=△IB时,则△QA>△QBo也就是说,当植物从两种土壤中吸收同样数量的磷素后,缓冲能力大的土壤将有更多的磷转入溶液,从而具有保持溶液磷浓度更大的能力。亦即土壤溶液中磷浓度的降低要小得多。通常,随着土壤养分缓冲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其最适浓度临界值也相应降低(图2)。
图2 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和最适浓度临界值的关系
图3是不同土壤磷吸附的等温线。从图中可以看到,在灰壤中,要使土壤溶液的浓度达到最适浓度A,所需加入的磷量(磷的吸附量)要б红壤小得多。也就是说,红壤对磷的缓冲能力要б灰壤大得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磷的等温吸附线来测定不同土壤的磷肥需要量。
图3 两种土壤磷吸附能力不同的等吸附曲线
磷素养分在土壤中向根运动与植物根系接触并吸收的过程。它包括根系截获、质流和扩散。
指植物根系伸展到磷素养分存在部位,并与土粒密切接触而吸收。即土壤固相上的磷素养分并不进入土壤溶液而直接与根系分泌的H+(对阳离子养分而言)交换而被吸收。当然,即使固相养分可以与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而被根面吸附,但其所吸收的养分在穿过细胞壁(其厚度可达1000纳米)时,仍需通过液相。另外,根系在土壤中所能直接接触的土壤体积是很小的(约占土壤体积的1%左右),因此,根系截获所供应的磷养分量也只占土体中有效磷量的1%左右。
植物根系吸收水分时,磷素养分随土壤溶液到达根面的过程。其可供应的养分量决定于液流速度(作物需水量或蒸腾系数)和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当质流供应磷素养分的速度大于植物的吸收时,磷素可在根面积累。反之,根面则出现磷素养分亏缺区,而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根面养分浓度可以保持不变。
估计质流所供应的养分量通常有两个方法:一是将作物吸水速率乘以土壤溶液中该养分浓度。一般作物的吸水速率大约是1×10-7厘米3/(厘米2·秒);另一是根据作物的蒸腾系数(一般作物的蒸腾系数在200~600之间)进行估计。例如,某一作物的蒸腾系数为400;作物每克干物质中含磷素养分为4%,如质流能全部满足作物对磷的需要,则土壤溶液中磷养分的浓度不应低于:0.04/400=0.01%。如果土壤溶液中磷素养分浓度低于此值时,则磷素必须通过扩散来供应。
在质流不能满足植物养分需要时,根面和土体之间形成浓度差,养分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根面)扩散。由于根系是连续不断地吸收养分的,所以扩散过程也是持续进行的。养分扩散的距离决定于扩散速度,对植物而言,只有处于扩散距离内的养分才是生物有效的养分。
扩散速度取决于浓度梯度(浓度差)。其数学表达式是:
土壤磷素供应能力
式中 F为扩散速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扩散量,单位为μmol·cm-2·s-1);dc/dx为浓度梯度(c为浓度,x为距离,所以浓度梯度是单位距离的浓度差,单位是μmol·cm-3·cm-1);D为扩散系数(б例常数)。
此方程为著名的费克(Fick)扩散第一定律。方程中的负号,是因为扩散是由高向低浓度区进行的;扩散系数适用均匀介质而不适用于土壤。
磷素养分在土壤中的扩散只能在含水空隙中进行,扩散路径曲折,加之土粒带有电荷,土粒表面水分粘度又较大。在土壤条件下,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有:①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含水量(以体积%计)代表土壤中充满水分的空隙量。在水分减少时,充满空气的空隙量增加,可以进行扩散的水分截面积减少,所以水分含量与养分扩散截面积有关,对于砂质土壤的水分含量大约在5%左右,粘土可以达50%,而对于壤土或粉砂壤土可以变动在15%~30%。②阻滞力。养分在土壤中扩散时受到各种阻力,导致养分扩散减慢。土壤质地、粘粒性质、pH值、有机质含量、可溶性盐含量乃至交换性离子等都对养分的扩散有影响。③养分缓冲能力。土壤养分缓冲能力大,养分扩散系数则小;交换量大的土壤,即土壤固相养分浓度高的土壤,其养分的扩散系数则低。④温度。由于温度对水分的粘度和离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有明显影响,若温度由20℃增加到30℃,则扩散系数可增加30%。温度对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扩散系数也受温度的制约。
在水溶液中求得的养分扩散系数,必须经过校正才能用于土壤。通常用下式求土壤中的养分扩散系数。
土壤磷素供应能力
式中 D为土壤中养分扩散系数;D0为溶液的养分扩散系数;f为阻滞因数;Q为土壤容积水分含量;C0为土壤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Cs为土壤固相养分浓度。
此式已将影响土壤养分扩散的主要因素都考虑在内了。其中dco/dcs为养分缓冲能力的倒数(1/b),即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增大时,扩散系数减小。
表3 养分在溶液中和土壤中的扩散系数(cm2/s)
根据扩散系数,则可求出养分在一定时间中的扩散距离:
土壤磷素供应能力
式中 x为在时间t(以秒计)的扩散距离(厘米);D为在土壤中的扩散系数。
根据此式,即可求出在一天时间内,养分离子的扩散距离。按表3中的值计算可以得出:
H2PO4 -可以扩散0.001~0.04厘米;
NO3 -可以扩散0.13~0.42厘米;
K+可以扩散0.04~0.13厘米。
根系截获、质流及扩散三种方式在土壤养分供应量上所占б率是各不相同的(表4)。
表4 三种供应方式在土壤养分供应量上所占比率(玉米,kg/hm2)
从表中可以看到,氮主要靠质流供应;磷、钾则靠扩散供应;钙、镁、硫,主要靠质流供应,而且供应量大大超过作物需要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