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

土壤中的养分被植物实际吸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养分必须处于可被植物吸收的化学形态;②养分和植物根系接触。前者是生物有效性的基础,后者是生物有效性的条件。可吸收养分的化学形态土壤中养分可被作物吸收的化学形态主要是离子形态(表)。而植物吸收养分最主要的来源是土壤溶液。接触交换所能供应的养分,在数量上是微不足道的。 养分及其可吸收形态 土壤溶液中的养分离子是和土壤固相相应的养分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土壤中的养分被植物实际吸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养分必须处于可被植物吸收的化学形态;②养分和植物根系接触。前者是生物有效性的基础,后者是生物有效性的条件。

可吸收养分的化学形态

土壤中养分可被作物吸收的化学形态主要是离子形态(表)。而植物吸收养分最主要的来源是土壤溶液。接触交换所能供应的养分,在数量上是微不足道的。

养分及其可吸收形态

土壤溶液中的养分离子是和土壤固相相应的养分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因此,凡是和土壤溶液中离子态养分处于平衡状态的固相养分也是有效养分,它们主要呈交换态。

土壤氮及硫虽然主要以有机状态存在,但它们经矿化作用后即可变为无机态(离子态)而成为化学有效态。在一季作物生长期中,被矿化的氮量约占土壤全氮含量的2%~3%,相当于30~70千克有效氮/公顷。在有机氮矿化的同时,土壤也将释放出相当数量的无机态磷和硫。

养分离子的向根运动

土壤中的有效化学形态的养分必须和根系接触才能被作物吸收。要和根系接触一是养分离子通过运动到达根面,二是根系自身伸展到达养分所在部位。前者包括“质流”和“扩散”两个过程。后者称为根系截获(见土壤磷的供应能力)。

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因素

土壤物理因素

包括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土壤机械物理性质等。它们通过对土壤生物学和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养分运动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影响有机物的矿化作用、氮的硝化作用,以及各种养分的转化、扩散和利用。

土壤化学因素

包括土壤酸度、土壤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土壤固相的化学性质等。它们主要是影响养分的化学形态和它们的溶解度。图表明,土壤pH值对养分有效性具有明显的影响(用带的宽度定性地表示养分有效性的高低。

土壤pH值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