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苜蓿属

豆科的一个属(Medicago L.)。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小灌木。茎多直立,叶为三出复叶。本属共有60余种,分布于世界各地。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多年生苜蓿可概分为:紫花、杂花和黄花三种类型。前者经济价值较高,后者抗逆性较强,杂花类型兼具二者特性。紫花苜蓿原产于古波斯的米甸(Media),即今中亚细亚,外高加索和伊朗一带。

豆科的一个属(Medicago L.)。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小灌木。茎多直立,叶为三出复叶。本属共有60余种,分布于世界各地。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多年生苜蓿可概分为:紫花、杂花和黄花三种类型。前者经济价值较高,后者抗逆性较强,杂花类型兼具二者特性。

紫花苜蓿原产于古波斯的米甸(Media),即今中亚细亚,外高加索和伊朗一带。前苏联学者把苜蓿的起源概括为两个中心,外高加索山区、小亚细亚高地及伊朗西北部相邻地区的原始中心和中亚细亚地区起源中心。据最早记载苜蓿是在公元前10世纪伊朗首先栽培的,后传入阿拉伯,被命名为“Alfalfa”意谓“马的饲料”。公元前490年传入希腊,公元前2世纪时由希腊传到罗马。公元1世纪经罗马传入法国、西班牙、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在瑞士的Lucerne湖地区因适宜生长而广泛栽培,故欧洲又称苜蓿为Lucerne。

黄花苜蓿在苜蓿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因它具有特殊的抗逆性基因,与普通苜蓿天然杂交形成了杂花苜蓿,从而增强了苜蓿的适应性,扩大了苜蓿的分布范围。从16世纪至今苜蓿已遍布世界五大洲。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有美国、前苏联和阿根廷,约占总面积的70%;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中国约占世界总面积的17%;其余各国占13%。

除多年生苜蓿外,在一些国家还分布有一年生苜蓿栽培品种。澳大利亚至少有13种一年生苜蓿在生产中应用。最常用的有:小苜蓿(M.minima)、刺果苜蓿(M.polymorpha)、筒状苜蓿(M.truncatule)、串状苜蓿(M.littoralis)和小叶毛刺苜蓿(M.praecox)。串状苜蓿的栽培品种有哈比格(Harbinger);托那苜蓿(M.tornata)的栽培种有托那菲尔德(Tonafield),筒状苜蓿的栽培品种有汉纳福德(Hannaford)、塞浦路斯(Cyprus)和博隆(Borung)等。

中国栽培和野生的苜蓿有8种:即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蓝苜蓿、南苜蓿、花苜蓿、矩镰荚苜蓿(M.archiducis-nicolai G.Sirjaev)、褐斑苜蓿(M.ara-bica(L.)ALL)、小苜蓿(M.minima(L.)L.)。随着国际间种子交流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中国现有苜蓿41个种,亚种和变种,遍布于各省区。1987年全国栽培面积达130万公顷。其中西北占64%,华北占4%,东北占29%,华中和东南占3%。

alfalfa,lucerne

豆科苜蓿属的一个种(Medicago sativa L.),多年生优质牧草。主要用于畜禽的青饲、调制干草,或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放牧利用。

分布与适应性

原产于古波斯米甸(今伊朗)和中亚细亚,现在世界五大洲都有分布。中国公元前126年由张骞出使西域(中亚土库曼地区)时带回种子,起初在汉宫廷中栽培,用于观赏和作御马料;后来在黄河流域广泛传播。现主要在西北、华北、东北各省(区)栽培,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有少量栽培。紫花苜蓿喜温暖半湿润气候,蒸腾系数较高,形成1克干物质需要850克水。根系强大,入土深,能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所以抗旱性强。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的地方和在半干旱地区灌溉条件下均可获高产。不耐水渍,地下水位高,土壤过于潮湿或雨后积水,再遇高温,则会引起烂根死亡。在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而又排水不良的地区不宜种植。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左右,温带和寒带各地均能生长,抗寒性较强。紫花苜蓿的根和越冬芽,能耐-20℃的低温,在有积雪覆盖的地方,气温达到-40℃时也能安全越冬。有的品种或生态型耐热性较强。如淮阴苜蓿在极端气温达40℃的南京、武汉地区生长良好。紫花苜蓿喜充足光照,对土壤选择不严,但最适宜在中性的钙质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

形态特征

根系发达,主根粗大,入土深达2~6米,侧根不发达,根上着生大量根瘤。根颈部位粗大,位于地表下3~8厘米。由根颈处生长新芽和分枝,生长年限越多,根颈越大,分枝越多。茎秆斜上或直立,光滑,具棱,中空有白色的木质髓,株高60~100厘米,自叶腋处可产生多分枝。三出复叶,托叶大,小叶长圆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7~30毫米,宽3.5~15毫米,先端钝具小尖刺,基部楔形,叶缘上部三分之一处有锯齿,两面无毛或疏被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5~20余朵,花萼筒状钟形,花冠蝶形,紫色或蓝紫色。荚呈螺旋形,2~4旋,每荚含种子2~9粒。成熟时荚呈棕色。种子肾形,黄褐色(图1)。千粒重1.44~2.3克,染色体数2n=32。

品种

中国栽种紫花苜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从西北、华北到东北形成了许多地方品种,如新疆大叶苜蓿、北疆苜蓿、天水苜蓿、陇东苜蓿、陇中苜蓿、河西苜蓿、关中苜蓿、陕北苜蓿、晋南苜蓿、偏关苜蓿、蔚县苜蓿、沧州苜蓿、无棣苜蓿、内蒙古准格尔苜蓿、敖汉苜蓿和肇东苜蓿等,还有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淮阴苜蓿。通过选育形成的品种有公农一号和公农二号苜蓿等。还有引进品种,如引自澳大利亚的猎人河苜蓿,引自美国的爱开夏苜蓿(Acacia)、莫欧佩69(Maopa 69)、大西洋(Atlantic)、亚利桑那(Arizona)、印地安(Indian)、秘鲁苜蓿(Hairy Peruvian)等品种。

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种子小,幼苗生长缓慢,播前需精细整地,做到深耕细耙,并保持土壤水分。清除杂草、施足底肥。播种方式可条播、撒播或穴播,也可与禾本科牧草混合播种。播种时期最宜秋播,也可在土壤墒情好的春季或夏季雨期播种。在未种过苜蓿的土壤上,应接种苜蓿根瘤菌剂。苜蓿种子硬实率为15%~45%,播前可曝晒种子3~5天或机械擦伤种皮。每公顷播种量7.5~15千克,播深2~3厘米。苗期生长缓慢,杂草生长快,应进行中耕除草2~3次。对于二年生苜蓿早春返青前要进行一次耙茬松土,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保持水分,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在寒冷半干旱地区种植苜蓿,还可进行秋季灌水或施肥,提高苜蓿越冬率。用做青饲和调制干草,应在现蕾期至初花期收割。采种应在种荚黄色至黑褐色时进行,可用机械脱粒,或用石磙碾压脱粒,种子产量150~300千克/公顷。

图1 紫花苜蓿

病虫害

苜蓿病害、虫害种类很多。全世界已发现了70余种苜蓿病害,中国记录了真菌病害26种,细菌病害2种和病毒病害2种。苜蓿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菌核病(Sclerotinia trifolium)、锈病(Vro-myces striatu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等是中国苜蓿的主要病害。危害苜蓿的虫害主要有:蚜虫(Aphis medicaginis)、蓟马(Thripstabaci)、盲椿象(Adelphocoris lineolatus)、叶跳蝉(Bruchophagus gibbus)、潜叶蝇(Phytonyzar sp.)及苜蓿象鼻虫(Hypera postica)等。

营养成分

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食,且易消化。青干草的消化率以幼苗期为最高,其后有所下降。开花期干草中含粗蛋白质16.6%,粗脂肪2.7%,粗纤维27.1%,无氮浸出物37.3%,粗灰分8.2%,水分8.1%;叶片中含有23.0%~27.67%的粗蛋白质;茎秆中含有粗蛋白质10.2%~12.2%。必需氨基酸含量比玉米高,就赖氨酸而言,其鲜草与玉米相当,而干草比玉米多5.7倍。缬氨酸0.8%,苏氨酸0.8%,蛋氨酸0.3%,异亮氨酸1.6%,苯丙氨酸0.7%,赖氨酸1.3%,组氨酸0.3%,精氨酸1.2%,色氨酸0.4%。紫花苜蓿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青草的胡萝卜素含量丰富,每千克含18.8~161.7毫克,每千克苜蓿干物质含微量元素钼和钴各0.2毫克。

利用方式

苜蓿用以放牧、青饲、调制干草、青贮料、干草粉或干草饼,以及打浆饲喂各种家畜、家禽、鱼均属上等草料。用于调制干草,应在初花期刈割,注意防止烈日曝晒而造成叶片脱落。苜蓿叶片最富营养,1千克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千克麸皮的营养价值。用苜蓿调制青贮料时要加入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禾本科牧草或糖浆。放牧利用时对反刍家畜要适当控制采食量以防引起臌胀病,放牧反刍家畜最好是用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人工放牧草地。青刈苜蓿喂牛时,配合其他禾本科牧草,成年母牛每头日喂20~30千克。羊每只日喂鲜草5~6千克。切碎或打浆喂猪每头日喂1~2千克。幼嫩苜蓿适合饲喂鸡、鸭、鹅和兔,也可作鱼的饲料。

sickle alfalfa

豆科苜蓿属的一个种(Medicago falcata L.),又名野苜蓿。多年生牧草,主要用于放牧。因其抗逆性强,用作杂交亲本培育杂花苜蓿,可扩大苜蓿的利用和分布范围。

分布与适应性

分布于欧亚两洲,尤以西伯利亚与中亚细亚为多。中国新疆、内蒙古分布较多。现在美国、加拿大也有少量栽培。黄花苜蓿喜稍湿润而肥沃的沙壤土,抗寒抗旱性强,耐风沙,病虫为害少。在紫花苜蓿不能越冬的地区,黄花苜蓿可越冬并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

根系发达,入土深。与紫花苜蓿相比主根弱而侧根多,有些植株具有根蘖特性。茎斜升或平卧,株高30~60厘米,多分枝。三出复叶较小,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叶较紫花苜蓿小。短总状花序密集呈头状,着生于叶腋,花序有小花12~20朵,花萼钟形有白色柔毛,萼齿披针形,先端尖,花冠黄色或金黄。荚镰形或矩形,光滑,有种子2~3粒。种子小,肾形或菱角形,色黄或褐(图2)。千粒重0.9~1.6克。成熟时易落荚和落粒。染色体数2n=16,32。

图2 黄花苜蓿

栽培技术

黄花苜蓿适宜春播,也可夏播,种子硬实率较高,达70%以上,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每公顷播种量15千克左右。宜条播,行距30厘米。幼苗细弱,不耐杂草,故苗齐以后要中耕除草。每次刈割之后也要相应中耕除草一次。采种田要稀植。黄花苜蓿再生性较差,产草量很低,每年可刈割1~2次,每公顷产草量可达9000千克。野生的仅3000千克。

营养成分和利用

开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7.76%,粗脂肪1.92%,粗纤维27.53%,无氮浸出物44.65%,粗灰分8.14%,钙2.61%,磷0.28%。黄花苜蓿为优良饲用植物,青鲜状态各种家畜均喜食。主要用于放牧,也可刈割调制干草。由于黄花苜蓿生长缓慢,茎多为斜升或平卧,适口性好,更适于放牧利用。

variegated alfalfa

豆科苜蓿属的一个种(Medicago medium Pers.),多年生优质牧草。

分布与适应性

杂花苜蓿是由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间杂交而形成的类型。适应性较紫花苜蓿更为广泛。在美洲、欧洲、澳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国家栽培的苜蓿主要是杂花类型。美国和加拿大应用杂花苜蓿增加了抗寒性和抗病性。前苏联应用杂花苜蓿增加了苜蓿的抗旱性。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也有大面积栽培。杂花苜蓿在抗逆性上稍强于紫花苜蓿,但也不耐水淹,在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方不宜种植。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左右。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在深厚疏松且富含钙质的土壤最为适宜。

形态特征

根系发达,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主根粗大而侧根少,另一种是主根细而多侧根,并且有水平侧根或根蘖。枝条直立、斜升或匍匐。分枝多,株高50~100厘米。茎秆绿色或带有红褐色,粗壮,有的则较细。三出复叶,叶有倒卵形、倒披针形、卵形、椭圆形、矩圆形和披针形等。花色多样,包括深紫、淡紫、紫黄绿、浅黄、深黄和白色。花序有长总状花序和短总状花序两种,长总状花序稍多,花10~17朵。荚果螺旋形、镰刀形或环形。种子肾形或菱角形,黄褐色、棕色、褐色。千粒重1.8~2.0克。染色体数2n=32。

品种

杂花类型苜蓿增强了苜蓿的抗逆性、抗病虫性,从而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通过人工杂交,选育成的杂花苜蓿品种繁多,如美国广泛应用的品种有:格林(Grimm),兰及耳(Ranger),芬纳尔(Vernal),布法罗(Buffalo),安格斯(Angus)。加拿大半干旱地区广泛应用的品种有:拉达克(Ladak),罗佐玛(Rhizoma),罗默(Roamer),润布勒(Rambler),贝维(Beaver),德里兰德(Drylander),阿尔贡奎因(Algo-nquin),斯普里德(Spreader),兰热来恩德(Range-lander),海恩里奇斯(Heinrichs)等。这些品种在中国均曾引种栽培。中国生产中应用的品种有草原一号、草原二号和新牧一号等。

栽培技术

播前精细整地、除草,由于种子硬实率较高,播前还要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宜在秋季,也可在春季或夏季。可条播、撒播或与禾本科牧草混合播种,播种量为15千克/公顷。采种田应宽行稀植,行距为60~70厘米,播种量为6~7.5千克/公顷。苗期注意防除病虫杂草,整个生育期的田间管理同紫花苜蓿。杂花苜蓿还可以与大麦、谷子等粮食作物间作,或进行草粮轮作。

营养成分

营养价值很高,开花期风干物中含粗蛋白质17.02%,粗脂肪1.69%,粗纤维33.18%,无氮浸出物31.67%,粗灰分7.22%,水分9.22%。此外,各种氨基酸组成比较完全,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很丰富。

利用方式

杂花苜蓿是畜、禽的优质饲料,可用做放牧、青刈或调制干草和青贮。作干草利用时,应在现蕾期或初花期刈割,刈割过早过频会导致根系营养减少,缩短生活年限;刈割过晚又会降低饲料品质。用作青饲料或放牧时,可实行分区轮刈轮牧。同时要防止反刍动物过量采食引起臌胀病。青刈后还可通过人工脱水制成干草粉或压缩成颗粒饲料。用禾本科牧草、青刈玉米混合青贮也有良好的饲用效果。

california burclover,toothed burclover

豆科苜蓿属的一个种(Medicago hispida Gaerth.),又名南苜蓿。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用作早春饲料。

分布与适应性

原产于印度,中国主要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栽培,其中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栽培较多,江西、湖北、四川、安徽亦有栽培。金花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耐寒性较紫云英稍差。幼苗在-3~-5℃受冻害。生长期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12℃,不能高于38℃。最适于壤土或沙壤土,红壤也可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粘壤土上生长也较好。

形态特征

根系呈圆锥状,主根细小侧根发达,根系集中分布在15厘米表土层内,冬季亦能持续生长。茎直立或匍匐,早期为海绵组织所充满,伸长后中空,略呈方形,无毛,草丛高30~100厘米。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心脏形,先端稍圆或凹入,叶缘上部有锯齿,基部楔形,叶正面浓绿色或无毛,下面淡绿色有毛,托叶卵形有细裂锯齿。总状花序腋生,具3~6朵小花,花萼钟状,花冠黄色。荚果螺旋形扁平状,边缘有毛状疏刺,含种子3~7粒。种子肾形,黄褐色,千粒重2.5~3.0克。染色体数2n=14。

品种

中国各地长期栽培驯化,形成了许多农家地方品种,如顾山种、余姚种、温岭种等。

栽培技术

应适时早播,多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播种。带荚播种应进行种子清选,淘汰秕壳等杂物。播前晒种或浸种。每公顷播带荚种子75千克,采种田可适当减少播种量,播前要注意整地除草,播深2~3厘米,覆土不要超过2厘米。可与棉花、水稻套种,与麦类间种。在与水稻套种时多在水稻收前或收后播种。金花菜需肥量大,可在播种时、越冬前及春季返青时施肥。对水分要求严格,需维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70%,需注意灌溉与排水,进行适当中耕除草。作青饲料利用时在盛花期收割,每公顷产鲜草22500~30000千克。荚果易脱落,在60%~70%的果荚变黑或黄褐时收获。每公顷产带荚种子900~1500千克。金花菜病虫害较少,目前主要发现有:菌核病(Sclero-tinia trifoli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ifolii)、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等。

营养成分

营养丰富,在开花期干草中含粗蛋白质23.25%,粗脂肪3.85%,粗纤维17.3%,无氮浸出物38.43%,粗灰分9.94%,水分为7.23%。

利用方式

金花菜茎叶柔嫩,适口性好,可以刈割作青饲料,也可调制成干草、干草粉或青贮料,畜禽可以全年利用。金花菜结籽后荚上有刺,对牲畜及羊毛有害,所以宜在盛花期利用,单纯用金花菜鲜草喂牛、羊,容易得臌胀病,可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饲喂,以防止臌胀病发生。

black medic

豆科苜蓿属的一个种(Medicago lupulina L.)。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作青饲料或放牧用。

分布和适应性

原产于欧亚两洲,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部分省(区)也有少量分布。天蓝苜蓿耐寒性强于红三叶,亦能耐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在一般土壤上都能栽种,土质瘠薄,不适于栽种红三叶的地方,天蓝苜蓿也能生长。

形态特征

主根明显,侧根多。茎由基部分枝,平铺或斜上升,株高20~60厘米,茎有棱,有疏毛。小叶宽倒卵形至菱形,先端钝圆,微缺,上部具锯齿,基部楔形,两面均有白色柔毛。小叶柄长5~7毫米,有毛。托叶卵形,有柔毛。花10~15朵密集成头状花序,花萼钟状,有柔毛,总花梗长1~3厘米,花小,黄色,长1~2毫米。荚果弯曲肾形,成熟时变黑色,光滑无刺,含种子1粒,黄褐色,千粒重1.30克。染色体数2n=16,32。

栽培技术

天蓝苜蓿适于夏季播种,到次年春季可长至25~40厘米高,播前应注意整地除草,条播,播种量约11.25~15千克/公顷。但通常皆与三叶草及禾本科牧草混种。因其生长期短,适于栽种在短期的草地。土质肥沃而气候温暖,则结籽容易,通常栽种一次,自行落籽繁殖。每公顷可产种子375~750千克。

营养成分和利用

天蓝苜蓿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为19.8%,粗脂肪3.5%,粗纤维24.7%,无氮浸出物41.9%,粗灰分10.1%。天蓝苜蓿产量不高,草质较好,为马、牛、羊所喜食,植株低矮,适合于放牧利用,尤以牧羊最为理想。

ruthenian medic

豆科苜蓿属的一个种(Medicago ruthenica L.),又名扁蓿豆。多年生牧草,主要用于放牧。在分类学上曾划为胡芦巴属(Trigonel-la)、扁蓿豆属(Pocokia)和美丽蓿豆属(Melissilus)。

分布与适应性

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均有分布,分布较黄花苜蓿广泛,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的沙地分布多,且生长好,耐旱耐寒性均强。

形态特征

主根长而发达。茎光滑,丛生,半直立或斜上,多分枝,高40~90厘米。叶为羽状复叶,小叶3枚,托叶披针状锥形,基部具齿牙状细裂。小叶狭长,倒卵圆形,先端圆形或截形,边缘有锯齿,长5~12毫米,宽3~7毫米,叶面粗糙,下面有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有花4~12朵。花萼钟状,长3毫米,萼齿三角形,被白色柔毛,花冠黄色,具紫纹。荚果扁平,长7~10毫米,宽约5毫米,含种子2~4粒。种子褐色或暗褐色,肾形(图3),千粒重3.1~3.4克。染色体数2n=16。

图3 花苜蓿

栽培技术

花苜蓿可用做各类草场单播、混播或补播。播前要注意整地除草,花苜蓿种子硬实率较高,播前要碾磨1~2次,破除硬实。可春播或秋播,春季当5厘米深的土温达到8~12℃时即可播种,每公顷播种量15~20千克,播后覆土1.0~1.5厘米。花苜蓿幼苗细弱,生长缓慢,不耐杂草,所以要及时除草,搞好田间管理。

营养成分和利用

花苜蓿花期鲜草中干物质占28.75%。其中粗蛋白质为5.07%,粗脂肪0.92%,粗纤维7.58%,无氮浸出物13.40%,粗灰分1.78%,钙0.35%,磷0.09%。花苜蓿为优等牧草,它的适口性好,各种家畜终年喜食,是天然草地补播的良好牧草,可用于放牧,刈割调制干草,或青饲各种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