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挽曳车辆或农具时,佩戴于马体借以发挥其力量和便于驾驭而使用的装备。中国式全套挽具包括:①套包。是一皮革或帆布蒙面,内填充鬃、毛或草束的环形物,套在马颈基部、肩胛和鬐甲前缘,用来缓冲枷板对肩胛的压力和摩擦。②枷板。是两根短木棍,戴在套包前马颈两侧,是挽力支点。枷板上端用革或绳固定连结,下端以活结相连,便于套卸马。枷板中部有孔,用革带或绳索穿过结成“枷板穿”,用以连接车辕或挽索。
马挽曳车辆或农具时,佩戴于马体借以发挥其力量和便于驾驭而使用的装备。
中国式全套挽具包括:①套包。是一皮革或帆布蒙面,内填充鬃、毛或草束的环形物,套在马颈基部、肩胛和鬐甲前缘,用来缓冲枷板对肩胛的压力和摩擦。②枷板。是两根短木棍,戴在套包前马颈两侧,是挽力支点。枷板上端用革或绳固定连结,下端以活结相连,便于套卸马。枷板中部有孔,用革带或绳索穿过结成“枷板穿”,用以连接车辕或挽索。③挽索(挽绳、套绳)。是两根粗长麻绳、皮绳或铁链,马体左右各一根,前连枷板穿,后接套杆或车轴,借以传递挽力。④挽鞍(小鞍)。有两块小鞍板,下衬皮鞍磨,再垫以鞍潜(毡垫或布袋内装谷糠—糠放在马背上。两鞍板上方由铁弓或木叉连成一整体,上装有轱辘或铁拱板,以支持和承受搭腰。挽鞍前与套包后与鞦盖相连以固定位置。⑤搭腰。是一长而宽厚革带,两端固定在两车辕前端,横搭在挽鞍上。车辕重量经搭腰、挽鞍落于马背。搭腰可在挽鞍上滑动,以缓和车辕的左右摆动。⑥肚带。经马腹下系在两车辕前端,防止车辕上仰,其左端(里手)为活结便于套卸车操作。⑦鞦(坐皮)。是一宽而厚革带,水平围绕马臀后和股侧,固定于车辕前端。在减速、停止和后退时,马体后作用力通过鞦传到车辆。用一个鞦盖(三角)自马荐部左右垂连鞦,以保持鞦的高度和水平位置。前套马边套马(梢子马)不用挽鞍和鞦,戴套包和枷板,连接挽索即可工作。为防止挽索缠绊马腿,用一鞦梁经马背两侧将挽索吊在一定高度。挽曳农具时也不用挽鞍,与前套马相同,而挽索不直接连农具,先连于套杆再接农具。⑧笼头。用皮革或绳索制成,连一个衔铁和鞘绳,戴于马头用来控制马匹(图)。
马用挽具
其他国家挽具的组成和构造与中国式相近。各部分用材、外形和装饰大同小异,力学原理基本相同。有明显差别的是,把套包与枷板合制成一个整体,称为“颈圈”。不驾辕的马也佩戴有较细革带的鞦,用以固定颈圈位置。俄罗斯式挽具有一“辕弓”在颈圈上方连接车辕。轻便马车用“胸带”代替颈圈,胸带包含一宽厚革带水平围绕马前胸,在马两侧肩部与挽索连接,另有一窄革带由马颈上垂连,以固定胸带高度。
挽具制作、装佩、保管和改进的基本要求是:形状及大小适合马体,用材和制作结实耐久,与马体接触的部分柔软且弹性良好,每匹马挽具专用并经常保持清洁,装卸方便,装置稳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