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美洲鹿亚科(Odocoileinae)、驯鹿属(Rangifer)动物。别名角鹿,因其角似鹿,蹄似牛,背似马,尾似驴,故有假四不像之称。学名:R.tarandus(Linnaeus,1758)。染色体数2n=70。
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美洲鹿亚科(Odocoileinae)、驯鹿属(Rangifer)动物。别名角鹿,因其角似鹿,蹄似牛,背似马,尾似驴,故有假四不像之称。学名:R.tarandus(Linnaeus,1758)。染色体数2n=70。广泛分布于欧亚和北美大陆,北纬48°以北地区,包括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新地岛、库页岛、格陵兰岛等一些大型岛屿,后引入南乔治亚岛。驯鹿是一种耐寒力甚强的环北极型动物。分布于中国的驯鹿是堪察加亚种(R.tarandus phylarchus Hollister,1912)。仅存于大兴安岭西北部的额尔古纳旗,数量较少,处于半驯化状态。
驯鹿
公鹿体高110~120厘米,体重100~140千克;母鹿体高95~105厘米,体重80~100千克。体色大致分三种:灰褐色占86.6%,纯白色占9.2%,白花色占4.2%。从整体看有三白二黑的特点:小腿、腹部及尾内侧均为白色,鼻梁和眼圈为黑色。一年两次换毛,夏毛较粗而短,长2~4厘米,冬毛色浅、长而厚密。毛纤维直径的90%为髓部所占有,多含空气,适于御寒。当年生幼鹿体毛细软,无粗毛。有眶下腺。颈长,喉部垂有15~20厘米灰白色长毛;肩部稍隆起,背腰和臀部平直,尾短。鼻端及鼻孔着生绒毛,耳短、尖端圆钝,被以密毛。主蹄宽大而圆、中央的裂线很深,副蹄发达行走时能触及地面,蹄的上缘生有白色长毛,有跗腺。公、母鹿均有角(图),母鹿角稍小。角的特点是扁平长大,枝杈不多,但各枝分杈复杂,眉枝向前下方伸展,第二枝距眉枝较近向前方伸出,其余分枝均向后,各枝再分数杈,顶端常呈掌状。角干离第二枝一段距离后转折向前,其末端亦呈掌状。左右角的枝杈通常不相对称。在3、4月间脱落骨质角,随后生长新茸。母鹿乳房较小,被密毛覆盖。母鹿1.5岁性成熟,公鹿2.5岁性成熟。寿命可达20年。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亚寒带针叶林中。驯鹿食性较广,以地衣、嫩树枝、草类等为食。性情温顺,故名。有迁移性,群栖性,善游水。听觉欠敏锐,嗅觉、视觉较发达。配种盛期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争偶格斗不太激烈。发情周期平均为12天,发情持续期为12~36小时。妊娠期225~240天,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产仔旺季。每胎1仔,偶有2仔。仔鹿体躯无斑点,有别于大多数鹿种。仔鹿出生后一般4小时左右即能随母鹿行走,哺乳期5个半月至6个月。鄂温克族猎民对驯鹿管理粗放,平时只给些食盐,任其自行采食,不给草料。
驯鹿是具有茸、役、乳、肉、皮等综合利用价值的动物,是鄂温克族狩猎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役用、运输工具。驯鹿茸、鹿鞭、鹿心、鹿筋、鹿骨、鹿角等均可入药。天敌主要是狼和熊。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