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以至不同种属个体间进行交配繁殖,同时进行选育提高的方法。杂交繁育是纯种繁育的反义词
一种利用杂种优势与亲本性状互补性以提高商品生产的杂交方法。经济杂交又称为商品性杂交。经济地、高效率地生产商品畜禽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杂种优势(见杂种优势、杂交方式)和产生互补性的问题。
互补性(complementarity)意指不同亲本所具有的优点相互补充。目的在于通过杂交将两个或更多个种群的不同理想性状结合于同一商用群体上,使商品畜禽的优点比任何纯种亲本都更全面,从而提高其商品价值。现代商品畜禽中的名牌产品都是在既考虑杂种优势的利用又建立在互补性这一目的上开发出来的。
经济杂交利用了非加性基因效应(通过杂种优势)和加性基因效应(通过互补性)两方面的遗传变异,杂种优势与互补性的结合,既能改变繁殖性状,又能提高生产性状的整体水平。
某一优良品种的公畜一代又一代地与被改良的畜群母畜及其雌性后代配种的杂交方法。目的是迅速改造低产畜群或改变畜群生产方向。级进杂交也用于使一个血统混杂的群体变为一个特定的品种类型。级进杂种中含优良品种的“血液”比例(血统百分率)可用公式计算。式中,n为级进代数。如当n=1时,优良品种的“血液”占50%;n=2时,则占75%;n分别为3、4、5时,优良品种的“血液”则分别占87.5%、93.75%、96.88%。一般认为,F4或F5这种高代级进杂种,即可视为纯种,并准予在品种登记簿中登记。级进杂交的优点:①可增加该品种(指优良品种)的数量,扩大将来选种的遗传基础。②可避免大量引进种畜,节省引进费用。开展级进杂交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盲目追求级进代数。若当地饲料条件较差或所采用的优良品种缺乏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能力,级进代数宁可低些,否则级进杂种含外来品种血统愈高,不良影响愈明显。
当原品种较好但存在个别突出缺点急需改良,而依靠纯种繁育又不易短期见效时,引入少量其他优良品种“血液”以克服其缺点的杂交方法。引入杂交的方法是在条件较好的种畜场内将一小部分原品种母畜与引入品种公畜杂交一次,然后挑选出优良的F1与原品种公畜回交一或两次(使该畜群含有1/4~1/8的外血),再进行杂种的自群繁育,以固定理想的回交杂种。待遗传性稳定后再视情况用它与其他未经杂交过的畜群配种,使更多畜群或整个品种也得到改良。此法只能用来改进原品种的个别缺点,而不能改变原品种的主要特点。
见远缘杂交。
实践中还常使用杂交育种法来培育新品种。于是出现了育成杂交(breed-forming crossing)这一术语。育成杂交意即育成新品种的杂交,是一种为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类型)的不同优点而首先采用适当的杂交法以创造理想型杂种群,然后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行自群繁殖,并结合严格选择和一定程度的近交,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过程中所用的杂交法可以是级进杂交和引入杂交,也可以是类似经济杂交中的各种杂交方式。提出育成新品种的任务往往基于如下需要:①为获得能适应特殊生态环境的高产品种或抗病品种。②为满足特殊生产之需而综合不同品种的优点。用杂交法培育新品种,一般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即杂交阶段(至理想型杂种群出现为止)、杂种自群繁育阶段和大量繁殖与继续选育提高阶段(包括扩大分布地区,进行生产考核和开展杂交利用试验等)。
杂交繁育的含义不应局限于用杂交法培育新品种。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